(內有部分劇情,敬請小心慎入!)

《姊妹》(The Help) 的背景設定在 1960 年代的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當時黑人幫傭往往飽受白人雇主歧視。夢想成為作家的白人女孩史基特,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像樣的寫作工作,在她苦悶地撰寫家事專欄的過程裡,她決定以黑人幫傭在白人家庭的生活為題材,為這些人撰寫匿名故事,藉此成書,讓黑人幫傭所受到的不平待遇與溫馨故事得以廣為週知。

故事中主要的黑人角色,個性大相逕庭:曾一手帶大十幾個白人女孩的愛比琳,溫柔、求全、堅定,像極了所有人的母親;廚藝極佳的米妮,直率、口不擇言,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我很喜歡劇中愛比琳告訴缺乏自信的白人女娃梅茉莉,「妳很善良,妳很聰明,妳很重要。」看著許多黑人女傭為小女孩做的事,親切溫柔又細膩,看著眼淚都忍不住要往下掉。(而看這部電影時,正值懷孕 20 週的我,肚子裡的小寶寶很適時的在我落淚的此刻不停胎動,真是我的療癒系女孩。)

(圖片來源:Alex Penny @tumblr

我先讀了小說,才回頭找 DVD 來看。電影和小說相較之下,剪裁掉了許多細節,也調整了部分事件發生的順序:例如其中一位女傭在小說中是以自白的形式告知偷竊,但在電影裡卻將事件拆解成多段,埋下了伏筆;女傭康絲坦丁的女兒在小說中是白人,成為自由進出的宴會的其中一員,還提出了入會申請(在當時,黑人想要進入白人的社交組織是不被允許的),這種在當時充滿爭議的身分與舉措,在小說裡呈現了強大的衝突;但在電影裡則是黑人女孩闖進了女主人在自家舉辦的聚會,讓這部片凝聚在因膚色不同而生的歧視。

電影裡切除了部分衝突,以鏡頭帶過米妮的家暴等情節,畫面又另添許多溫馨細節:女傭被解雇時,望著牆上的身高記錄,回想她一手帶大的小女孩在每一個年齡層留下的記錄,伸手撫過那些鉛筆痕跡時,臉上流露出的溫柔;大學畢業後的女孩從外地搬回到家裡,看著庭院裡空著的長椅,懷念起女傭過去安慰她的一言一語──兩者相比,可以讓人想像兩人的姊妹情深。

我喜歡小說的細緻,也喜歡電影的節奏明快、氣氛溫馨。電影裡調整了部分人物的個性與遭遇,比方說,在小說裡,女主角史基特的母親和她之間有奇妙的情緒對抗,而母親的病況在書中比電影裡嚴重得多(讀到某些情節時,這位癌末的母親常讓我想起另一部小說《陪妳到最後》),電影裡的母親健康、有活力,甚至大聲喝叱趕走了討人厭的希莉。

小說封面與電影海報都以溫暖明亮的黃色為基底,但卻以不同的暗示表達了人物之間的關係:小說的封面,是三隻雛鳥站在棲木上,其中一隻站得特別遠;電影海報則以人物們的表情與位置,微妙地表達她們之間的關係。

the help book cover The Help

小時候讀過《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點燃南北戰爭引信的小說裡,湯姆叔叔是個敦厚、聰明的男人,但在當時因允許黑奴自由販賣,被逼得妻離子散,他仍未因此憎恨白人,而是和善地對待每一任雇主與其家人。

遺憾的是,在這些寫實成份居多的故事裡,善良的人卻不見得都能擁有美好的結局。故事的最後,仍有人受到誣陷,只能落寞離去。

帶著一點點愁悵感把 DVD 從光碟機裡退出來,我想,之所以世界上要有那麼多喜劇電影,就是想補充那些現實裡不可能發生的好時光與幸福感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