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走在路上突然覺得 facebook / G+ / twitter / 噗浪上頭的資訊很有趣,不過按完讚或是回應以後,要回頭找好困難噢。尤其是 facebook,好難 Google 到帶有獨立網址的內容。

所以我計畫開文章來收集其中有效的資訊,並附上原始的文章連結,這樣以後想到要追蹤觀看後續討論也方便。 :D

 

#1

「關於台灣人都很 nice ,我看到的故事是這樣的。

媽媽生前最後,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聘僱外勞之路,先後有兩位,S 來自菲律賓,後來她拿到加拿大工作簽證離開台灣,印尼的 A 接手。……」──Ya-chun Chou

 

比起前陣子菲籍員工被便當店老闆欺凌的故事,我更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人不就是這樣?南部人比較粗俗無禮、膚色深的人就是比較低等,諸如此類的偏見,不會只停留在電影《姐妹》裡面。

電影《姐妹》裡有一個被大家排擠的白人,她被排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出身在甜糖溝,全美國最窮的地方。

黑人就更不用說了,多數雇主根本不把他們當普通人看待,甚至願意相信「黑人身上有傳染病菌,所以不能和他們共用廁所,否則會致命」這種都市傳說。

你確定你人很 nice 嗎?想想你做過的事,想想你保護的到底是哪一邊?是你無禮對待幫傭的親友,還是你那舉目無親、但視你如親的好幫手。

這個故事還有後續,像是這篇:「不要欺負基層勞工,要查就去查仲介,更進一步說,我們如果繼續支持這樣的聘僱制度、繼續默許政府的不作為(甚至更進一步,目前立法走向根本是把長期照顧更推到個別家庭和外籍勞工身上),我們其實都在一起造成外籍勞工不利處境。」

 

以及另一篇:「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我們的『家』,我們的私領域,卻是他們的工作場域。替換一下,想想看自己要跟老闆每天二十四小時住在一起,不管什麼事她都可以對你說三道四,就知道那感覺如何了。老實說我覺得那個每天十八小時工作時間的調查結果真的算是客氣的了,這根本是一個二十四小時的工作,這些情感勞動,全部都是工作一部分。不要跟我說沒有,『跟家人相處融洽』不也是判斷『是不是一個好外勞』的標準之一嗎?當然雇主也要付出情感成本,但兩者有根本上權力的不對等啊。」

 

 

#2

「每次遇到癌末、重症的病人,醫生總是想:再拼一下...
我們到底是拿病人的命在拼,還是拿家屬的信任在拼,
是拿高明的醫術在拼,還是拿著醫師執照、鋃鐺入獄在拼?!…… 」──Sunkist Chen

這世界上有一些事,是我在成為資深病患家屬之前不知道的。

在家人生病之前,我不明白,在這世界上有很多常聽見的病名,是沒有完全根治的機會的。在家人生病之前,我不明白,醫療糾紛不單單只是因為家屬的貪婪或是醫生的不負責任造成的,而是因為雙方對彼此的「期待」並不等量。

當我身為「患者家屬」的身分漸漸資深後,我漸漸可以習慣醫師的心直口快。不再覺得他缺乏同理心,而能明白,他並不想給我錯誤的期待。

 

#3

「因本人上季接生男嬰數超過女嬰,遭國民健康局及台北市衛生局調查病歷並約談。為免政府困擾,本人擬自今日起,停止一切接生男嬰業務,凡孕婦懷男嬰者不接受掛號,已掛號者不約回診。諸多不便,尚祈見諒。(瓦五告袂爽)」──Jin-Chung Shih

這篇發文後續已有新聞澄清,「真的會拒幫懷有男嬰的產婦做產檢及接生嗎?施姓醫師笑著說,這只是KUSO版貼文,並沒有真正掛在診間外,但如果周一衛生局人員態度惡劣,他確實不排除會這樣做,以凸顯現行法規的荒謬無理。 」

底下有一段回應,相當中肯:「敝院前些時候也接受過這種調查,結果該醫師雖然季統計男>女,年統計是女>男的。問題是我們幹嘛隨之起舞?!孕婦的肚子又不是我們搞大的。」

 

#4

「激中肯啊!!!各行各業適用!連鎖加盟也該懂。第一次開咖啡廳或餐廳就上手 - 告訴你為什麼常常有人不滿一年就收起來的原因。 | TACO's Photo Blog」──阿罵心

我是在阿罵心的 twitter 上看到 TACO 這篇開咖啡廳/餐廳的指導文。內容好詳盡!我現在到餐廳吃飯都忍不住會偷偷在心裡列出 check list,核對 TACO 的說法與該餐廳的成敗之間的關聯。

我想到去年有一間我很喜歡的餐廳,就正中 TACO 這篇文章指陳的要害:「如果下次來的時候,在menu上或許看來是跟前次相同品項名稱,內容物確已經默默的改變了,而如果他想再次回味上次美妙的經驗,入口後卻發現這一切都變了的時候,請不要天真的認為客人會吃不出來,而且他們就會認為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而這些先驅者在傳播這種品質變差消息的功力快速到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然後壞風評就陸續傳到你們的耳中,想再調整回來卻無計可施。」

沒錯沒錯沒錯!我二訪時帶朋友去就是想要讓她體驗和我初訪時一樣的美好經驗啊!不是讓她去皺著眉頭勉強嚥下你們 cost down 的「改良品」啊!休想我會再訪哼哼哼。

 

#5

老外新手爸爸看台灣傳統的育兒經 不要說生完就一堆人用手刀去探望產婦,曾經一次我搬家,有個阿白知道了就說:『那我下午去妳新家拜訪喔~』什麼啊啊啊」──青小鳥

《老外新手爸爸看台灣傳統的育兒經》這篇文章裡有許許多多讓我想要拿起螢光筆劃記加紅線標示的重點觀點,譬如說:「我老婆懷孕照樣運動,讓很多長輩紛紛『關心』她,從單純覺得驚奇到強烈反對、認為會傷害寶寶跟媽媽,各種意見都有。他 們的態度是:年輕人,聽過來人的話,我們知道比較多,我們之前都是這樣做,講的好像經驗等於知識,我們從古老文化智慧中就可以懂得比幾十年前多,也就是看看奶奶怎麼做就會是做正確事情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完全忽略我們其實現在可以知道更好。

往下讀也是不停的點頭、點頭、再點頭!為了表示我對此文觀點的認同,火速轉貼連結到 fans page 上頭,這邊也要趕快備份,免得過陣子我就忘了哪裡可以找到這篇好文了~

 

#6

「從本身的經驗和跟男性友人聊天的過程中,深深瞭解男性對於爭吵這東西深惡痛絕。典型的反應有兩種:一種是逃避,一種是開始把對方假想成任性不懂事、不可理喻、歇斯底里乃至於喜歡發神經的生物。我年輕的時候,只要一爭吵起來,絕對是沒完沒了,非要爭出個道理來不可;年紀漸長,個性比較圓融,注意力也沒有從前專注,爭吵往往變得有頭無尾;年輕的時候動不動讓對方上一秒上天堂、下一秒下地獄,現在缺乏那種熱情(爭吵也需要熱情),只要一察覺到對方有開始把自己視為任性不講理的跡象,馬上見風轉舵,寧可另尋對象讓別人上天堂,也沒有動力再讓吵架的對象下地獄了。

所以說,吵架也是一種愛情的象徵,假如心不在焉的話,這架還吵不起來。公司和員工的關係也是如此,一個願意挑公司毛病的員工,絕對勝於一個不說話沒有任何意見的員工。嫌貨才是買貨人,做生意也是如此,大家都要好好珍惜身邊願意找架吵的那個人,某種程度上,那才是在意與熱情的象徵。」──謝之馨

 

不管任何關係都是。如果不是有期待、力圖改變現況,誰要找架吵。冷冷的讓事情過去就過去。謝店長這段話真是正中紅心,我好喜歡!

 

#7

「出庭後,他垂頭喪氣的問我,『呂大哥,現在要怎麼辦?我媽好像不想理我。』

我問他,『你真的知道錯了嗎?』

他點點頭,『我第一次感到很害怕。請你一定要幫我忙。』……」──呂秋遠

這是一個律師遇見的案件。故事裡有無論如何都想保護兒子的媽媽、有貌似悔過但永遠犯錯的兒子,還有在旁觀者位置、希望能給當事人多一點幫助的熱血律師。最後並不是一個快樂的 happy ending。

我雖然不認識故事中的媽媽、故事也沒對這個媽媽的教養觀念著墨太多,我卻想到一句話:慈母多敗兒。

親家母曾經告訴我,養一個孩子,只能期待她健康平安,再來就頂多就是聰明伶俐,其他都是多求的。而我看完這個故事後心裡想,我會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平安,第二順位應該是品格端正。好好生活,就是最對得起這個世界上所有愛你的人的方式。

 

--
此系列文章以後應該就是收集滿五篇就發出來,話說我壓了這篇壓好久,因為不夠經典不想收、覺得以後的自己不會再感興趣的也不收,哈。 XD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