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部分劇情,敬請小心慎入!)

我超愛引用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 說過的這段話,

我覺得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女人在家時都拿自己與全職家庭主婦相比,因而感到不足;而到了職場,大部分女人卻又不跟女人相比,而去跟不用顧家裡的男人比較。那些男人想回家的時候才回家,而想到這點又足以讓女人再難過一次。

到最後,我們整天都覺得自己既是個爛員工,又是個爛媽媽。我自己也常常犯這種錯,老實說每個職業婦女都會。

(節錄自《FB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我要樹立職場女性典範,女孩們的人生還有更多可能性!》

這部電影完全就是在描述一個女人如何拼命讓自己不淪陷到「既是個爛員工、又是個爛媽媽」的境界,結果反而搞得她內心的小世界快崩潰!

劇中有一段口白是這麼說的:

書上說小孩兩年內會克服分離焦慮,但對母親來說卻沒有年齡限制。

凱特拉著行李箱出差去,心裡想著她又錯過了孩子的某個「第一次里程碑」──可能是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剪頭髮、第一次舞蹈發表會……但是身為一個稱職的員工,老闆叫你飛,你不得不飛。

我想到我很羨慕年紀和我差不多、在知名外商工作的大男孩 Alive,他可以拉著行李箱四處出差旅遊(雖然我形容得毫無負累,但他也有他的難題,比方說,他每次出國前都必須安置好他養的貓)。若是我,應該會擔心家裡許多瑣事而無法放心,尤其現在懷孕了,心裡更暗自慶幸好險我的工作型態不需要我上山下海。

有時我也會看著 Alive 的 blog 想,如果我可以再更熱愛工作一點、再不顧一切一點,人生是不是會不一樣呢?電影裡的凱特讓我覺得,女人在工作上擁有了一定的成就後,實在是很難說服自己割捨這些經年累月的努力啊。

 

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

(圖片來源:sgc4 @flickr

 

不曉得在英文裡,"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 這句話說出來會是怎樣的語氣,不過換成中文,我想可能會有兩種情境:

  1. 真不曉得她怎麼辦得到,太厲害了!
  2. 真不曉得她怎麼會弄成這樣,搞什麼東西啊!

在我心目中,職業婦女應該不時都在面對這樣的檢視批評指教吧?思維傳統的人,習慣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模式,往往很難想像職業婦女要讓兩邊都及格必須花上多大力氣,不幫忙、沒辦法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就算了,還常常以第二種口氣告誡職業婦女:「以前誰誰誰都可以把妳做不好的這段做得很好啊,一樣是女人妳應該辦得到!」

劇中以各種型態呈現出職業婦女的公私兩難,比方說,劇中有個段落,婆婆話中有話地間接責備凱特不應該讓丈夫做家事,並且直接點明凱特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才會造成孩子發展遲緩。──這段對話在電影裡的份量只是少少的幾秒,也不是重要的橋段,卻讓我看了覺得好難受。有哪個媽媽會願意眼睜睜看著孩子異常而不感心疼呢?

導演採用記錄片式的採訪讓角色說出解釋劇情衝突的口白,是個相當有趣的安排,更完整地呈現出凱特試圖列出每日待辦清單、卻無法完整執行的困難。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橋段是凱特在出差時,還特別找了空檔打電話回家哄孩子,輕聲地唱著這首歌。

"I love you, a bushel and a peck! A bushel and a peck, and a hug around the neck!"

劇中男人站在角落看著她唱著這首歌,臉上露出被融化的表情。感受到這樣的溫柔,又怎能鐵石心腸不被融化呢?

 

在原著小說裡,凱特放棄工作的理由是:

  1. 因為我有兩種生活,可是我卻沒有時間享受任何一種。
  2. 因為二十四小時不夠用。
  3. 因為我的孩子很快就會長大了。
  4. 因為有一天我發現丈夫看我的眼神和母親以前看父親的眼神一模一樣。
  5. 因為身為女人卻變成男人是一種浪費。
  6. 因為我已經太累了,不想再去想其他因為了。

    ──原著小說《凱特的外遇日記》,p.394

電影裡裁剪掉許多家庭瑣事造成的衝突,削弱了辦公室男女差異的不平衡感,看完電影,女人們可能覺得不夠痛快、男人們可能還搞不清楚凱特到底站在多麼兩難的境界。相較之下,小說寫得深入得多,多了許多電影裡沒有的情節(例如助理默默在原著小說被男同事以合成照片羞辱),我覺得先看電影接收明快的劇情大綱、再讀小說讓自己狠狠地衝進劇情裡一起大哭大罵大笑,會是一個合適的順序。

希望每個把自己逼得喘不過氣的職業婦女,都可以在這部電影與它的原著小說,找到自己情緒被同理的空間,以及接下來到底該怎麼求取平衡的出口。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 影評 心得
    全站熱搜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