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餐椅裡看老闆娘坐早餐的小麋鹿@宜蘭心森林民宿1N 

小麋鹿:「什麼什麼,要討論吃的嗎?吃東西是我的專業啊~」

為了強者我好朋友 Lisa 在 facebook 上問過我一句:「有沒有副食品的文章?」我決定來開發新的系列並開放大家繼續點餐!希望不要只寫這篇就發懶了,不然我會自覺對不起我們的交情啊。 XD

 

先說說時機:什麼時候開始餵副食品比較好呢?餵食副食品的時機,有許多種派系:

  1. 一開始要打得細細爛爛,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每次 1~2 湯匙,並且詳細記錄過敏狀況。
    參考文章:兒童健康手冊(也就是俗稱的寶寶手冊)第 54 頁《添加副食品》
  2. 用湯匙刮成泥或壓碎即可,煮大人的食物時把沒調味的部分挖一些給寶寶吃,一次可以吃多種食物,但要少量多樣化,每樣只給個一兩口就好,讓寶寶每次只接受微量的刺激,以避免過敏。
    參考文章:黃瑽寧醫師《如何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3. Baby Led Weaning (BLW),讓寶寶一開始就直接吃軟質的、手指大小的食物,不用刻意打泥,反正寶貝的牙齦底下有蓄勢待發的牙齒,牙床壯到可以咬碎食物。
    參考文章:小貝麻馬《[育兒筆記] Baby-led weaning (BLW) 簡介 - 向泥狀食物說掰掰》、ada8558《Baby Led Weaning (BLW) 寶寶不吃副食品的另一條路...試行一個月紀錄與心得》

大部分的小兒科醫師在衛教時都會建議第一種作法,「一次只給一種食物,給個 3~5 天後再添加新的食物」,我一開始也是先參考第一種流派。

吃了一陣子都沒問題,加上母乳寶寶對不同食物的刺激耐受度較高(因為會間接從母乳中攝取到),我就大膽地轉向第二種流派,「一次吃多種食物,每種都給一兩口」。給食的原則我會視小麋鹿吞嚥時是否容易含在嘴裡吞不下去,來決定食物泥磨細的程度。

較為軟質的食物像是香蕉、熟軟的木瓜,我在小麋鹿七、八個月時就嘗試以小丁塊的方式餵食(類似 BLW 的概念,但我們比較晚才採用這一套方法),她也吃得還算不錯。但是和食物泥相較之下,給果丁時總覺得她吃的總量比較少,不知道是不是咬嚼對她來說太累了?一直到十個月的現在,給她新鮮的蘋果丁,也會有這種「吃得太累所以不多吃了」的感覺呢。不過先前曾在《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看到一個我很喜歡的說法:「好好吃飯的法則:由父母決定吃什麼、何時吃、如何吃,由孩子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加上小麋鹿的體重一直都在成長曲線附近,我也就順其自然。

如果對副食品全無概念,想要吸收各門各派的說法,也想認識有哪些副食品相關的工具(餐椅、餐具、食物剪⋯⋯等等),也想順便看看食譜、對食物的製備有個方向,我個人大推小雨麻的副食品專書,整理得非常用心詳細唷!先前我也推薦過該書:[閱後] 《小雨麻的副食品全記錄》,過敏兒媽媽寫給新手媽媽們的副食品考古題大全,即使我的寶寶不是典型的過敏兒、不用對每種食材都無敵小心,但是這本書對我依然非常有參考價值,我可以從中學到一樣食材可以有多少種變化,也能認識食物的挑選與保存技巧,幫小麋鹿找出當令當季的美味食材。

書籍封面 @小雨麻的副食品全記錄:158道寶寶超愛的當令食譜,過敏兒這樣吃也沒問題! 

 

副食品的最開端,是提供泥狀的食物。

我們家裡沒什麼工具,我們既沒買媽寶界知名的 Cuisinart CSB-77TW 食物攪拌棒,因為廚房太小、我們夫妻本身也不喝果汁,所以我也沒添購蔬果調理機的打算。因為我們夫妻都要上班,一開始我都是週末借用林先生家的 Vita-mix 果菜調理機,一口氣做好一週份。

製作的方式也簡單,就是把食材清洗削皮切塊,放進大同電鍋蒸熟,加入適量的水下去打。太稀會滴得到處都是、很難餵,水份太少又不好攪打,全憑直覺拿捏,Lisa 問我食譜,我也很難整理出什麼精準數字來。不過大部分人第一份副食品都是「十倍粥」,也就是「水:飯 = 10:1」的比例去調製,再依寶寶吞嚥能力的發展進度減少水量,我覺得在製作食物泥時,可以以相同的稠度來估計之。

要注意的是,我發現有些帶澱粉的食材不能打太久,像馬鈴薯打太久會打出黏性,變得像麻糬一樣;地瓜超吸水,放一樣的水量打出來會偏黏,水量要酌情增加。

最近我試用了 Nuby 的食物研磨碗,我發現這種搗泥的工具還滿好用的。我們家裡之前就有一支大創買的不鏽鋼製的搗泥器,但先前因為沒有電鍋、食物用湯鍋水煮後不夠軟爛,所以我還以為搗泥器不好用而束之高閣,這次為了寫試用才發現和食物的熟軟程度有關。只要食物沒有筋膜,煮軟後多半很容易就可以壓碎,再調入水份讓它成泥就好了。如果沒有想要買電動食物攪拌棒,我認為是可以買個搗泥器來取代之,各種材質的「搗泥器」上網拍搜尋可以找到很多,建議可以買不繡鋼製的,食材熱燙的狀態下也不用擔心搗泥器釋出塑化劑喔。

至於食物泥的照片⋯⋯在我心目中,打成糊的食物實在沒什麼值得攝影存證的美觀可言,而且已經快滿十一個月的小麋鹿,現在已經不太吃泥了,所以就沒照片可以補了。XD

倒是餵食的工具,之前整理成一整篇文章,可以參考先前的文章:[寶寶] 4M-6M 的副食品工具:費雪寶寶小餐椅、IKEA 高腳餐椅、小獅王七件組食物調理器、貝親湯匙 。

副食品餵食大戰 

(圖中出現的道具有:費雪攜帶式小餐椅、小獅王的調理七件組裡的搗物杯、貝親的副食品湯匙,我個人覺得餐椅很值得,從六個月買到現在十一個月了還在用!但湯匙如果是我自己會想要買不鏽鋼的,方便消毒不變質,不過 16 覺得貝親的軟質湯匙比較不傷牙齦,我也就從善如流囉。) 

 

因為小麋鹿長牙長得頗快(已經長齊了六顆牙,正朝八顆的狀態邁進),於是在收集資料確認後,在食物的形態上,我轉而提供她軟飯、而非煮到開花的粥泥。小麋鹿將滿九個月時,我開始在平日晚上與假日,讓她跟著我一起吃飯。

為了配合她,我們「一起吃飯」的內容,是不加鹽、糖等等任何調味料的。我本來就吃得清淡,但也無法忍受整盤生菜沙拉不沾醬的無味。在選擇食物時,我會挑選口感不同的食物組合搭配,清脆的菜梗、有彈性的肉末、軟爛的糙米飯⋯⋯儘量讓口感不要太無聊。

我們的食物滋味來自於各色食材。交叉搭配氣味濃淡的食物:沒什麼滋味的馬鈴薯與葉菜類,我會搭上風味較強烈的牛蕃茄、菇類、肉湯,讓食材混合在一起時能豐富有味。目前我也嘗試記錄一下我們一起吃食的內容:

趁著颱風假完成產後第一次做便當的成就! 

(不是每個一歲以內的寶寶都能接受全蛋、軟飯唷,每個寶寶的進度都不一樣,提供食材前請先觀察大人的飲食,從「體質會遺傳」與「母乳會傳遞母親攝取的食物的微量成份」來考慮提供寶寶怎樣的食物喔!至於食物形態要煮得多軟、多碎,就要觀察寶寶的進食情況囉!)

 

份量方面,又可以再提到《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那段話:「好好吃飯的法則:由父母決定吃什麼、何時吃、如何吃,由孩子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每個寶寶食量不一樣,就我自己而言,我就是女生裡食量偏大的族群啊!所以不要迷信幾個月的小孩應該至少吃幾 ml 的說法。

小兒科醫師曾經告訴過我,「副食品顧名思義,就是主食以外的『副』食,既然不是主食,寶寶只要肯吃,吃多少算多少,這是她進食的練習,一歲以後還吃不好再來煩惱吧!」如果你的寶寶才六個月、八個月,副食品吃得沒像別人那麼好,別擔心,想想小兒科醫師這段話,放輕鬆的和寶寶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好吧! :)

 

吃副食品好處多多,可以多元地接受不同食物的營養成份,避免太依賴單一營養來源,食安問題那麼多,不曉得哪天又會爆發什麼食物含有毒物的新聞啊。XD

另一方面,吃副食品也能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有的人會覺得語言和副食品無關,一個是張嘴說話、一個是吞下食物,怎麼會有關聯呢?我搜尋到這段話,可供參考:

「研究顯示,餵食副食品亦與語言發展有關,嬰兒在餵食副食品時,其口腔內部、下頷、上下唇及舌頭都須配合使用以咀嚼食物,此一動作會使上述部位之肌肉機能發達且更協調,同時能促進與發音及說話相關肌肉的使用發展,因此有助於其語言發展。」

因為小麋鹿所在的托嬰中心最近提醒我們,在寶寶一歲半 (18M) 時,學校就不會再協助餵奶。我也覺得早點斷奶對寶寶比較有幫助:咀嚼食物,對語言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口腔肌肉訓練有助益;早點斷奶,同時輔助寶寶更快進入獨立進食的階段,大人也能較快有「生活回到常軌」的機會,和寶寶之間各自獨立又合作地相處。我也很怕身為新手媽媽,我太享受「孩子依賴自己的感覺」,而太晚開始讓她學習獨立,我常提醒自己,現在給她很長的時間提早練習、慢慢轉換,而不要拖到發現成長進度落後他人才開始追著做復健。

 

最後附上小麋鹿讓我會想要好好陪她吃副食品的關鍵畫面:

妳們吃這麼高興,都沒有我的(扁嘴) 沒得吃所以露出一臉不爽的胖鹿XD @高雄左營,麵屋武藏武骨店

每次我們大人在吃飯,她沒得吃時,都會露出這種很想吃的表情。唉呀我沒有不讓妳吃呀,等妳長大到可以吃的程度了,我們就一起去吃好吃的啊!我也好想多寫食記!XD

 

--
2014/09/24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分享這篇文章囉!(因為先前親子天下嚴選的編輯建議每篇文在 1,500 字上下為宜,所以我拆成兩篇發表)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