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玫怡的 mother style  

我對徐玫怡的印象是「和張妙如一起寫交換日記,我常常分不出來她們哪個是哪個」。從沒想過她也有出育兒方面的書籍,而且還不只一本耶。看到她另一本育兒經驗結集的《玩具小家庭》文案裡寫到「既然養小孩的方法沒有絕對性可以提供, 那我能做的, 當然就大方地寫下育兒生活中那些又慘又累又挫折的點滴。 至少給有相同經驗的媽媽一點同病相憐的撫慰」,mother style 一書也一樣維持這樣的風格,活潑大方地攤開徐玫怡育兒之路的血淚心酸史!

因為加入了親子天下嚴選,我開始比較留意天下出版的書籍,看了《徐玫怡的 mother style》,這才發現徐玫怡的作品不只是她個人的碎碎唸,其中有很多想法啊!難怪這麼長銷熱賣!只是以前我跟她不是同樣頻譜上的人,所以讀《交換日記》時我沒有太多共鳴,只覺得「好好喔,有一樣頻率的朋友可以寫交換日記這麼多年,真羨慕」。

現在當了媽媽,翻開書看到她說的種種境況,忍不住要拍桌大叫:「對!對!對!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雖然我只是從高雄嫁到台北,沒有什麼語言上太大的隔閡(畢竟從小在南部長大的我,也只是一個台語講得破破爛爛的小孩XD),但是不得不說:台灣雖然就這麼小,天氣、食物、交通、說話與生活的方式,還是有顯著的差異呀!當我看到玫怡(大家都這樣喊我也跟著裝熟一下XD)在序文裡提到她住在法國時,因為語言、交通等種種原因,讓她被限縮成一尾住在魚缸裡的魚。

「希望向兒子展示媽媽真正的性格,也想讓他知道,媽媽與朋友相處是既率性又幽默的⋯⋯媽媽有一個真實的我被侷限住,兒子,你知道嗎?」(p.7)

「一個能活得自在、同時也能被最愛的兒子瞭解的母親,這是當媽媽的我認為最棒的事情。」(p.9)

每個家庭面對的問題各不相同,解決的方法絕對不是看完序文以後就衝動地說「好!我也要搬回我原生的城市!」這麼簡單。但這篇序文刺激了我想知道更多玫怡與小福(玫怡的寶貝兒子)親子相處之間的細節,想看看別人怎麼做的?怎麼樣在孩子面前舒展自己的正面性格,而不是在魚缸裡衝來撞去的覺得被自己被玻璃框住?

我也非常喜歡玫怡在序文裡提到她與小福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現在是我照顧孩子,但不知道哪一天,我會需要他幫助我。孩子也是一個成熟的靈魂,只是暫時居住在幼年的身體裡。等到他脫出幼年之軀,我希望我們的緣分不是只在『教養』和『奉養』這兩個傳統觀念之中,而是更契合的靈魂相遇。」(p.11)

截至目前為止,我都一直一直希望,我和小麋鹿是共同成長的夥伴。我因為她而成為更能承擔更多責任的母親,更小心兼顧 work-life balance;她因為我,而能心無旁兀的從毫無自主能力的寶寶,發展成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孩。

 

從字裡行間(以及大量的插圖XD)可以感覺到玫怡果然是一個創意工作者,她的生活裡充滿各種有趣的想法,像是邀請其他同學回家玩時,她可以把家務分配給孩子們,請他們一起參與洗米揀菜,再讓孩子們一起寫功課、玩耍,如此一來,媽媽不必自己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可以有很多小幫手一起協助晚餐上桌,而不是讓同學媽媽苦情扮演僕人角色,伺候一堆小公主小王子。

孩子們在一起處理這些家事時,可以從玫怡的讚美鼓勵中得到成就感,也因為交談而得到交流,媽媽終於可以知道學校的種種八卦;小孩們湊在一起也變得很自動自發,也互有玩伴可以一起嬉耍⋯⋯

天啊這種生活也太完美了吧!怎麼可以這麼聰明想到這招!

 

徐玫怡在書中毫不掩飾她在育兒過程中的脆弱、無助、挫折,大大方方地說她是無法駕馭小孩的那款媽媽,像在《我是男孩媽媽》一文裡,她在插圖裡畫出了她與小福的對白:

玫怡:「為什麼我一寫到育兒生活都是一些灰頭土臉的事件?你都不配合讓我演一下很能教育小孩的好媽媽?」

小福:「媽,你是療傷系的,你很慘,別人才會獲得安慰⋯⋯」

哈,沒錯!玫怡真的是我心目中的療癒型媽媽,看完這本有笑有淚的育兒經驗記錄,我才能更有信心地面對我自己照顧寶寶時的挫折啊!

 

書裡不僅僅展示了一位媽媽陪伴兒子長大的過程,也談到夫妻之間在育兒觀念上的差異、生活態度的不同造成的衝突。我想這也是許多媽媽們在陪寶寶長大的過程會遇到的挫折來源之一吧,讀一讀也許會覺得遇到知音、被同理了,心情會好一點唷。 :)

如果妳也被那些看起來表現得超級完美、毫無挫敗經驗、不管怎麼被小孩激怒都能優雅正面的「育兒專家」弄得更焦慮挫敗⋯⋯嘿,看看另一種更真實的育兒書吧!《徐玫怡的 mother style》,會讓妳發現,好媽媽是有更多種面向與可能的噢!  :D

 

相關連結

--
親子天下嚴選特別為了這本書幫徐玫怡在 facebook 上開 party,閱讀兩個討論串(請參考:第一個討論串、第二個討論串),有一些內容我很喜歡,摘錄出來整理如下,點「讀者發問」文字的超連結可以連到原始討論串看原文喔。

附帶一提,底下常常提到的「小福」,就是徐玫怡的寶貝兒子。若想看看其他媽媽的參與討論內容,請點選連結喔。

讀者發問:「當小孩在亂的時候,媽媽有沒有什絕招可以讓自己淡定的解決不要發脾氣啊?」
徐玫怡:「我會去想為何我沒耐性?通常我沒耐性的時候都是因為工作在即,要交稿!所以,我應該把工作的時間安排好⋯⋯還有因為我在上網、在回覆留言⋯⋯那我就問自己,不認識的讀者重要呢?還是孩子?
問自己沒耐性的原因,然後真的有可以沒有耐性的原因,我才會罵小孩。罵小孩的時候我也知道這是演戲,因為小孩不會因為被罵而變得更好,一定是因為了解了道理而變得更好。
可以被小孩激怒是很好的,因為早一點相罵比讓孩子到了十八歲還在對罵來得好。我希望我可以盡量在孩子還聽話的時候跟他有衝突。因為這時孩子還能聽你唬爛看你演戲,長大一點就沒辦法了。所以我很歡迎衝突。」

徐玫怡:「其實我沒辦法教什麼絕招,因為每一件教養的內容我都會問我自己為什麼我對小福的標準要這樣?所以都是回來問我自己。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給我兒子什麼標準?媽媽的自我風格不是一種打扮,也不是一種說話態度。是一種自暴自棄。
自暴自棄是因為,我沒辦法跟著已經有的母親形象或是已經有的教養方法,我跟不上!我學不起來!所以我不跟了~~~~我要做我自己那樣的人!
我就是沒辦法那麼嚴格,沒辦法那麼有耐性。但這就是我!我是一個朋友們心中的好朋友,我在工作中就是跟大家合作得很好的那種同事。我活在社會上是個好人,也都是源自於我這種有彈性的個性啊!為什麼對待小孩要改變我這種善良好心有彈性的個性呢?我用我的真我去跟孩子相處就好了。

讀者發問:「最近幾天都加班,身為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媽媽,面對早上寶寶不像之前有大量時間陪玩時那樣熱絡,內心好空虛喔,嗚嗚。玫怡應該也有瘋狂趕稿、沒辦法花那麼多時間理小福的時候吧?會怎麼平衡照顧小孩和工作呢?」
徐玫怡:「想辦法改善我不喜歡的狀態。但很難一下子就改好,或許永遠也難改好。但我總覺得孩子能體會媽媽的有心,『有心』是一種能量。孩子會感知。」

徐玫怡:「吃飯,一定要像個典禮!不是只有坐在餐椅上而已。你必須準備吃飯典禮。這個過程就是家庭最具體的表現。全家一起吃飯。小福長大他在吃飯前的工作就是排餐具。」

讀者發問:「請問自小福出生後,玫怡你幾乎是以偽單親媽媽的模式24小時照顧小孩,但是從你書中,都可以看到你很正面的面對低潮。尤其你在外國人生語言不熟,是如何處理自己內心的徬徨或是負面情緒呢?」
徐玫怡:「孩長大內心變得徬徨。這是真的。小孩小的時候,沒有徬徨但是很無助!(哈哈哈,真的啊,但是要想個辦法度過)
就是欣賞自己的孩子!欣賞小孩,玩賞!
我也有很負面的暴怒和暴悲,大約在小福一到三歲。必須經過的事件還是必須經歷它,想說『這就是人生』,這樣就好。總之後來發現情緒暴起暴落都沒用,而且跟小孩無關(跟爸爸比較有關,因為爸爸都一副局外人樣)。所以逐漸變得平穩。孩子也會長大,每年都不一樣。」

讀者發問:「在孩子小的時候(4歲或上學以前)妳是如何同時維持自己書寫的興趣?」

徐玫怡:「我在第一本親子書裡寫:無我的練習。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無我練習真的很重要,跟幼嫩生命比起來,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要做的,都可以放下,以孩子為主。」

 

--
2014/10/10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的推薦分享唷!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