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martGov 政府開竅系列會議 

SmartGov(政府開竅系列研討會)是由 "Code for Tomorrow" 這個組織舉辦的活動,旨在分享在公部門改善作業流程、分享資源、彙集相關資訊等種種經驗。

然後⋯⋯我最近有下標障礙,廢話不多說,先來一下議程表。 XD

時間 主題 講者 講者服務單位
13:00 報到
13:30 主辦、合辦單位致詞

徐子涵

吳肇銘

Code for Tomorrow

新北市政府研考會

13:40 如何讓政府變聰明 How Can Governments be Smart 李鴻源 國立台灣大學
14:10 跨區服務免奔波 吳肇銘 新北市政府研考會
14:30 英國政府數位服務策略 (GDS) 及設計準則 蔡明哲 HPX
14:50 從資料看交通安全 柯維然 新竹市警察局
15:10 政府防疫物資公私協力新模式 王開弘 衛福部疾管署
15:30 中場休息
15:50 病後人生 羅佩琪 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
16:10 公共服務如何導入通用設計 余虹儀 IxDA台灣互動設計協會
16:30 大學選課模擬系統 謝宜峯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6:50 讓公共服務變聰明的《資料科學計畫》 蔣居裕 DSP 資料科學計畫
17:10 政府與公民共創價值的小撇步 汪建均 charger / changer 深擊設計管理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17:30 Wrap-up

 

活動辦在消防局,是一個相當奇妙的地點。你知道的,近幾年我參加 open source 的集會活動都在中研院啊⋯⋯

會議地點在新北市板橋消防局新建大樓(亞東醫院旁邊) 

一樓的告示牌寫「謝絕選舉宣傳」,我實在是很好奇有哪個候選人會這麼熱血跑來這個場子⋯⋯如果有來我應該會印象大加分耶!XD

「謝絕選舉宣傳」,我好好奇哪個候選人會這麼熱血跑來這裡,在我心中應該會加分啊XD

 

行政院研考會的吳肇銘主委一開場就很直白的說:「今天的主題是政府開竅,但是政府一直拿翹。」在這場活動中,就是以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改善公家機關,講者有身在公務體系的人(例如吳肇銘自己本身在新北市政府、疾管署的王開弘也來分享採購經驗),也有一般民眾(例如在國宅裡導入通用設計的余虹儀、因為翻讀社會福利申請資料感到不便而主動整理的羅佩琪)。

徐子涵 (schee) 提到,在 twitter 上為了要推廣這個活動,曾以英文發佈活動訊息,有新加坡的政府部門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顯見政府開竅是各地皆然的需要。

因為只有一下午的時間,但是有十個議題要分享,時間有限,所以開場的這兩位都沒有說太多,很快地把第一場的講者李鴻源教授請上台。

 

#01,李鴻源教授,「如何讓政府變聰明」

(講者背景: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水利組教授。曾任台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台北縣副縣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內政部部長。)

全世界的政府都面臨到我們過去不熟悉的狀況,全球的氣候變遷、政府組織的改變⋯⋯使得政府不再能夠以過去的運作模式運行。

過去政府機構的運作方式都只想要防弊,「防到公務人員都沒有想像力。有想像力的公務員是非常危險的。」而台灣因為不能夠清楚定位自己在華人世界的位置,因此定義出來的政策也很難準確。

基於台灣的地理特性(多高山、地震頻仍),水利界很難定義「兩百年防洪頻率」,在他處兩百年發生一次的災情,在台灣一年可能就發生兩次。水庫都滿了,找不到地方再蓋新的水庫,清淤也有困難;地層下陷問題嚴重,例如在屏東佳冬鄉,在離開海岸線五公里處仍只能抽出鹹水,只好種植耐鹽作物(例如黑珍珠),我們不能單單只是告訴漁民「你不要再抽地下水了」,而是要提供他替代方案。

雲林每年下陷八公分,高鐵到未來一定會斷掉,雲林彰化的地盤下陷狀況是以封井計畫來減緩下陷的速度(目前是每年三公分)。這樣的封井計畫,最大的困難是在於政府的跨部會協調合作,每個部會都有每個部會的主觀意識,要如何讓政府各個組織之間能協調合作,是最大的挑戰。

李鴻源教授舉了谷關、南投縣隆華國小等案例,這些不斷重建、再毀壞的建築物與公共道路,修復後總是讓人期待它是可以長治久安的繼續使用的,但卻又一再遇到百年、千年才會遇到的災害(賀伯颱風、921 集集大地震)。

台北目前人口密集程度之大,「新北市的雲林人,比雲林縣的雲林人還要多。」房價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以目前的人口密集度,如果再次發生 921 這樣的六級地震大災難,估計會倒掉四千多戶房子,會造成多大的損害?因此應該考慮的不是如何打房,而是要思考怎麼讓各地區人口與就業機會能均衡發展,減少可能的災害對國家帶來的震盪。

政府往往沒有意識到有些現象正在形成,例如,目前台灣有大量的新住民移入,但是卻沒有對應的政府機構來專職處理這樣的議題。

李鴻源提出目前的國內結構改變,但是沒有對應的政府組織在因應,例如面對新住民現象

「台灣有三件事永遠不能談:油價、電價、水價。」沒有替代能源,就永遠無法討論核四存廢議題。瑞典在 2005 年提出了新的能源政策,目前替代能源就已發展得非常好;但是在台灣,沒有企業發展替代能源,政治上也不能妥善討論這方面的議題。

李鴻源提到在他過去還在政府機關服務時,曾經參與與大埔事件有關的會議。「我是新來的,我不清楚大埔問題,但我想問:台灣需要多少科學園區?現場一片靜默,沒有一個人能算出來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的科學園區,那我們憑什麼去圈人家的地?」全世界都有智庫在為政府規劃中長期的發展計畫,照理說應該要廣為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才來制定政策與預算,但台灣只有選舉時才有人提一時的方案與願景。

國土規劃理論上應該有大量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才來進行方案與預算分配,但國內目前都直接做最後一步 

李鴻源教授先前根據水利署、農委會等部會統計的易淹水、坡地災害及土石流區域,畫出了以下這張圖,再根據這樣的圖來規劃國土政策。可以看到台北有很多很貴的地段都是在高危險區,「那些拉住滑坡的地錨都是有壽命的,我們一天到晚算命,但你怎麼知道你開車經過的地方地錨壽命到了沒?」

整合水利署、農委會等單位的統計資訊,彙整為風險地圖 

透過大專院校(台大、中央、成大)收集大量的資料,整合出了 7,835 個村里的防災地圖。有了這樣的資料數據,現在只要中央氣象局說新莊地區降雨 200 毫米以上,就算閉上眼也能知道哪些村里會發生怎樣的淹水狀況、應該如何因應。

淹水動態模擬:雨量低時 

淹水動態模擬:雨量高時 

這樣龐大的資料庫未來也能推衍出公共建設的合理性:怎樣才不會蓋出蚊子館?怎樣的發包水準不會有政風問題?目前有些部會或公所因為不熟悉工程,沒有判斷標案的能力,常被廠商牽著鼻子走,因而影響了工程品質與價格合理性(例如:有的廠商完全沒有相關的修繕經驗,卻以最低標得標,因而使得同一個地方怎麼修都修不好),如果能夠跨部會收集足夠的資料、進而作出正確的分析與決策,就能達到防弊興利的目的。

理想上,應該由各地大專院校協力收集資料,付由中央各部會、內政部、地方政府與災害防護科技中心運用。整合多方資源,才能研擬出合適的對策、也能具有好的執行力。

理想上的整合模式 

「我們的政府被我們的民主制度綁架了。」政府忙著解決昨天的問題,沒有時間心力去面對未來的問題。李教授認為應該以值得信賴的科學來搜集資料,進而定義明確的政策。

 

#02,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吳肇銘,「政府開竅:新北市跨區服務免奔波」

(講者背景:現為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曾獲2013年度「100 MVP經理人」(經理人月刊)、「傑出資訊人才獎」(資訊月),是公部門首位同時獲得資訊界與管理界最高榮耀的雙榜得獎人。)

我們期待能讓公家機關能以市民為主體,「從作文的角度來說非常容易,從做事的角度來說非常不容易。作文的比做事的多,有想法的比有做法的多。」政府應該以「平台」的角度來服務民眾,不是讓公務人員一個人去嘗試串連多個機關,而是要整合連結各個機構的資源來共同為民眾服務。

這樣講很抽象,舉個例來看:過去我們都是以單一資源的概念來思考,這台筆記型電腦就是裝這台電腦上的東西、那支手機的內容就是那支手機的內容⋯⋯應該像 Apple 的 iTunes 一樣,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同享相同的 App、音樂等等種種資源。

以前戶政事務所會要求民眾回戶籍所在地處理所要申請的服務,但是現在已經數位化了,透過雲端服務的整合,到每一區都能接受服務。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規定不行」,開會時發現是新北市的自治條例,那麼就著手來修法;各機構各謀其政地覺得「關你什麼事啊」,就只好往上尋求市長的支持;面對底層執行時的抗拒,「做錯算誰的?」、「人手不足啊!」,就從少量的服務先著手,慢慢開始做。

新北市政府目前跨區服務的實踐情形

跨區服務的市政服務平台 

初期必須先統一規範,例如以前各個區公所對業務要求的證件不一,表單上只要貼一張照片,可能有的區為了保險收了三張、五張照片;如果只發內部公文通知內部啟動新服務時,基層人員可能會基於抗拒而告知民眾「這個服務你還是不要跨區做比較保險」,因而刻意做一些裝潢,在門口擺個「任意門」,讓民眾明顯知道有新政策,進而 push 基層公務人員協助辦理。

為了加強推廣跨區服務的決心,連戶政事務所門口都刻意做了裝潢來彰顯跨區服務 

公所最常做的業務以社會福利申請案件居多,而需要社會福利的人往往是比較弱勢或是不便移動的,例如:孕婦要申請好孕專車、老人與身心障礙人士要申請相關補助等等。能夠整合提供服務,就能解決大部分需求者的問題。

目前跨區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多半是不便跨區奔波的人,是最需要幫助也實際受惠的族群 

整合服務技術上其實不困難,但是基於「防弊」的心情,要取得各機構的資料就要面對「你把資料拿去,如果被濫用怎麼辦」的質疑。但以申請社會福利為例,如果不做整合,以身心障礙者申請「房屋租金」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為例,在舊制下要奔走至少四個機構(公所、稅捐處、地政事務所、戶政事務所)。

跨部門取得各個政府機關持有的資料 

身心障礙者申請房屋租金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在舊制下要奔走至少四個機構(公所、稅捐處、地政事務所、戶政事務所) 

「『聰明』,就是讓民眾的需求得到滿足。」

 

#03,蔡明哲 (Richard),「英國政府數位服務策略 (GDS) 及設計準則: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政府數位服務設計」

(講者背景:現為悠識數位首席體驗架構師 (Chief Experience Architect)、HPX 社群創辦人。)

英國政府數位服務 GDS (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是一個「帶領政府數位轉型」的政府部門,不過它不太像典型的政府部門,其中的成員大部分來自民間。轉型不是買軟硬體,不是把磁碟裡的資料放上雲端就叫轉型。

過去英國的弱勢族群申請社會福利時,會很困惑於應該如何申請:政府可能提供了 A 補助,又告知因為取得 A 補助、必須取消 B 補助,那麼應該怎樣申請為宜?就能為民眾面對的現實困境。

2010 年 10 月,Martha Lane Fox 提出 "Revolution not evolution."——政府應該要革命性的變革,而不是慢慢地演化。

Martha Lane Fox 

為了提供民眾「高品質使用者經驗」,GDS 的溝通策略是 "open",讓民眾可以參與,而不是一群人關在辦公室裡把東西生出來。過去有很多服務都是政府機構悶著頭想,使得有些網站服務做到後來就變成「雲端蚊子館」。「在商業團隊裡溝通的過程,我們都覺得『公公婆婆』很多了;在政府機關,最難的不是技術也不是營運,而是不易取得共識、不知道怎麼做出正確的決策。」「什麼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老闆用自己的經驗想像使用者需求。」

決策有兩種模式,一種是 UCD(以使用者為中心),一種是 BCD(老闆為中心,老闆說了算) 

在發展過程中,GDS 不停地在每一季演化網站,可以從下圖看出演化過程,一直到 2013 年 08 月才出現穩定的版本。

GDS 網站的改版狀況 

在新版本中,GDS 拿掉了花花綠綠的 icon,這也是他們的研究成果之一:根據使用者研究發現,icon 無助於使用者記憶、觀看網頁內容,因此改為調整字體與排版來達成網頁呈現的目的。

比對新舊版本,舊版有 icon,新版將之取消 

英國政府 GDS 後來覺得網站應該拿掉 icon 的原因 

GDS 的辦公環境很像民營企業,採開放式空間,而非一般死氣沉沉的公務機構的小隔間;但在發想過程中,仍大量地使用紙筆,不倚賴科技。

GDS 的工作環境,很不像一般的政府部門,開放式的設計倒是很像外面企業的工程部門 

GDS 分析需求的方式仍是以傳統的紙筆作業,沒有引入太多高科技產品 

目前 GDS 訂出 26 條設計方針,也有相對的實作建議約 240 篇文章。套句 g0v 常說的,「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因此 HPX 成立了 HPX-Gov,研讀前面提到 guideline,預計要翻譯該份文件。

目前 GDS 訂出 26 條設計方針,也有相對的實作建議約 240 篇文章 

 

#04,柯維然 (odie),「從資料看交通安全」

(講者背景:新竹的菜鳥巡官,服務年資約兩年,寫 python、參與 python 社群。)

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要收集交通事故資料,來作為未來的分析依據。目前的事故資料來源有:

  1. 警政署的交通事故統計
  2. 衛生機關的死傷統計
  3. 交通機關的流量、道路幾何資料等等
  4. 監理機關的機動車輛持有數
  5. 保險資料

在事故發生時,基本上要填的表單有七種,填到員警一定記得住當事人的名字XD:

  1. 受理交通事故登記表
  2. 道路交通事故談話記錄表
  3. 交通事故調查筆路
  4. 現場照片記錄表
  5. 酒精測試觀察記錄表
  6. 肇因研判表
  7. 對方當事人資料表

下面這張圖是員警反映很難用的內政部警政署的「道路交通事故資訊 E 化系統」,我其實還滿好奇難用的點在哪裡?web 表單很難填?

被基層員警們抱怨不好用的警政署交通事故資訊系統XD 

總之這個系統可以轉出資料來,不過是奇怪格式的 raw data。(用 @ 當分隔符號,不曉得為什麼不做成 CSV?)

目前的警用系統會輸出的奇怪格式 raw data XD 

有了基本資料,就可以把資料放到 GIS 上,清楚標示出容易肇事的路口,以作為日後改善的依據。

透過 GIS 把交通事故視覺化,有助於找出易生事故的路口 

柯維然設計的視覺化交通事故分析平台,使用 Google Map API 來標示車禍事件、提供視覺化的分析依據,上頭的交通事故類型有三種:

  • A1:事故後24小時內死亡
  • A2:事故後24小時後死亡或受傷
  • A3:財損

結合 Google Map 呈現交通事故狀態 

視覺化交通事故分析平台內容 

這場講者的語速很快,所以就簡單摘要一下:

  • 住宅竊案比較容易出現在過年期間發生,如果抓到一個慣竊,接下來的竊案發生率會明顯下降。
  • 以新竹而言,凌晨五點左右是車禍案件比較容易造成傷亡的時候,年輕的用路人常是肇事者。
  • 「有人才,沒位置」,目前雖然有交通工程的專業,也收集了大量數據、有分析能力,但是沒辦法做更多的事或得到肯定。但是沒有鼓勵的時候,就是用很多的熱情來支持自己。「不一定有結果,但一定要有堅持。」

熱血交警巡官對撰寫交通事故分析系統的感想之一 

熱血交警巡官對撰寫交通事故分析系統的感想之二 

 

#05,衛福部疾管署王開弘,「政府防疫物資公私協力新模式」

(講者背景:前職是在做防疫物資的管理。)

在 SARS 期間,負責管理 N95 口罩、外科口罩(即民生口罩)、防護衣等物資,由於在當時市場上供需失衡,因此為解決疫情尖峰期間的供需問題,大約會釋出 400 萬片的民生口罩來降低民眾的恐慌。

為什麼衛福部需要準備防疫物資 & 先前遇到的狀況說明 

由於防疫物資有保存年限,因此難以預先大量購入儲備;過去又有「如果儲備量公開,會不會被搶著索取」的疑慮,因此資料也沒有透明公開的前例。

衛福部的防疫物資儲備狀況 

衛福部一度以「虛擬庫存」的概念,簽訂「開口合約」,以特定的單價請廠商供應。但是等到疫情發生,簽了八家廠商,仍然每家都宣稱無貨可供應。後來想到「大水庫流通模式」,在既有預算下,成立電子平台。改成與業者簽約,先將防疫物資由廠商庫存管理,再由醫療院所統一由衛福部的平台下單取得。 

衛福部防疫物資的採購方式調整內容 

衛福部採用前後兩種採購模式節省的支出 

在現有的政府採購法之下,「公務員為民興利的概念尚未被認可,可能無端背上圖利廠商罪名。」公部門如何與民營機構之間合作,還待多方調適。

 

 

 

活動總共有十場演講,後面還有五場~不過因為這篇已經寫太長了,所以另外五場就請看另一篇:《[取經] SmartGov Conference 政府開竅系列會議(下半場):改變不等於大革命,生活細節也能讓人開竅》

 

SmartGov Conference 政府開竅系列會議

  • 官網:http://smartgov.center/
  • 時間:2014年07月19日 13:30~17:00
  • 地點:新北市消防局局本部(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5號)

相關連結

--
2014/07/22 感謝馬力歐報報的推薦!
2014/07/23 感謝關鍵評論網的推薦囉!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