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3團拍@教育大樓 

妳還記得國中的模擬考,學校總是會在考後公布全學年的成績排行。妳站在穿堂的臨時公布欄前頭,找著自己的名字。

妳的成績不特別出色,名字永遠落在名單中間,有時偏前、有時偏後。對於名次的上上下下,妳焦慮,卻不知道從何改善。做過幾次學校輔導室提供的性向測驗,說真的,妳也看不出妳未來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到了高中時,妳還是一個表現普通的學生。每一學期期末,妳永不例外地出現在數學補考名單上,別的同學歡天喜地的放起長假,只有妳還窩在桌前咬著鉛筆算習題。妳還是站在模擬考名單中間,和國中時沒什麼兩樣。

某次模擬考之後,妳忽然有很放鬆的心情,決定要實際測試自己的實力、確知自己對進度掌握的程度。妳跳過所有沒把握的題目,不猜答案,得到的成果是:長長一串成績排行裡,妳的名字得從後面找回來,才能看到。

導師憂心的把妳叫去詢問失常的原因,身體不舒服嗎?最近都沒唸書嗎?為什麼成績一落千丈?今年會有學校可以唸嗎?有重考的心理準備嗎?

即使這是只要妳肯去考試,只要妳有一點點分數,就不怕沒有學校可唸的時代,長輩們還是那麼焦慮地關心成績單上的數字,彷彿他們已經梭哈了全身資產、而此處顯示的是今日股價,只要一點點下跌,就會讓他們血本無歸。

妳面對他們的焦慮,很難像考前那麼輕鬆愉快地說出「無所謂呀我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

 

寫信給妳的現在,是 2015 年四月。最近批踢踢很流行一個題目:「班上的最後一名後來都怎樣了?」

妳看到好多勵志的人生記錄:有忽然開竅把英文唸書趣的內科小主管;有從國中就熱愛機器人原理的機械手臂新創公司創辦人;有在全美排名第七的 MBA 畢業的工程專案經理⋯⋯

妳想起國高中的妳,站在穿堂的名單前,尋找自己名字的樣子。

午后的微風輕輕吹過妳的髮梢與深藍色百摺裙,妳緊張的抓著裙擺,心想,這樣的成績,到底會帶妳到何方呢?

多年以後,看完批踢踢上那個討論串,妳這才明白,即使這些人現在看起來這麼成功,當時他們也不知道,「最後一名」這個標籤,會帶他們到何方。

 

此時妳成為一位母親。妳常對別人說,妳並不在意女兒有沒有在五歲之前就學會ㄅㄆㄇ與 ABC。妳也不在意她能不能在幼稚園的畢業典禮,站在舞台上完整演出一齣話劇、或跳完走位複雜的舞蹈。妳只希望她快樂,自在,健康。

妳還記得,妳的父母努力地栽培妳學音樂、學語文,但後來遇上妳那糟糕透頂的數學成績,忽然所有資源都轉向:鋼琴課停掉、英文不用花那麼多心力,多練習一點數學吧,不然聯考出來會不會考不上好學校?

妳還記得,妳高職入學時,資處科的課程大綱還設計了 DOS、QBasic,等妳開始修那些課時,取而代之的內容已經是 Windows 98、Visual Basic;而妳真正畢業步入職場時,作業系統已經是 Windows Vista,妳寫的語言是妳唸書時從來沒有深入碰過的 C#。

妳還記得,妳做了無數次的性向測驗好像都告訴妳,數理與邏輯能力要夠強,才適合當工程師,但也許網站開發比較著重感性訴求、比較像作家試圖鋪陳長篇小說吧?妳自在的掛起工程師的職銜好幾年,沒有讓性向測驗的預言成真。

妳的成長歷程,讓妳不那麼想左右孩子的未來。

妳長大的過程讀了《發現我的天才》,書裡提到:「多數人皆感覺不到自己的天賦,或視能力為理所當然,不去強調優點,反而盡全力試圖補足缺點。殊不知這充其量只能說是『損害控制』,也就是對於缺點,只要不讓它阻礙優點即可。」

讓妳頭痛的數學課,在下一個階段的入學考試,並沒有構成妳的門檻;重修多次的微積分,多年以後成為妳鼓勵學弟妹的勵志好梗。

 

妳在托嬰中心的班親會,聽到老師告訴妳「多元智能」的概念,鼓勵家長們多方面挖掘孩子的優點;也在隔月讀到親子天下雜誌做了同主題的專題,提出「能力之島」的概念:

「若是每一個人在這片汪洋中,可以找到一個穩固的島嶼,從對自己的一點小小肯定做基礎,慢慢的以這個島嶼為基礎就能夠站起來。」——心理學家羅伯特·布魯克斯 (Robert Brooks),親子天下 2015 年四月號,p.137

過去妳的長輩們常憂心妳的未來:喜歡文學創作與閱讀很好,但是唸中文系畢業後要做什麼呢?從事藝術創作,妳真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嗎?暢銷作家、攝影大師、知名導演⋯⋯這些頭銜難以量產,而妳真能靠興趣養活妳自己嗎?

有了孩子以後,妳常想,妳會用同樣的觀點,限制妳的孩子的選擇嗎?

妳的朋友們不停轉載的《一個應該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我們卻要他去找份工作?》,裡頭有這麼一段文字:

「美國勞動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未來工作—21世紀工作的趨勢與挑戰〉就指出,現在的學生未來所將從事的工作,將有65%現在還不存在。而這些工作,可能不是用『找』的,而是要工作者自己去創造出來。」 

好像也是啊。在妳中學時代,打字員還是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學長告訴妳從打字員將自己提升為資訊人,畢業後絕對捧得了穩定的飯碗;但在妳出社會時,網路與電腦普及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工程師。始終妳還是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才能在尋路的過程裡不覺迷惘,持續堅定地走向理想目標。

 

妳沒有把握,妳為孩子鋪陳孩子的未來,就是繁花盛放的美好國度。

妳最能確定的是,這些年來,妳戒慎小心的穿越了不確定是否會觸礁的冰山暗流,來到了讓妳放鬆愉快的熱帶島嶼。

現在的妳,希望妳的孩子,能不受拘束地多方面嘗試、學習,未來能在陽光充沛的海邊,吹著海風、喝著插上小洋傘的飲料,心情輕鬆的看著自己的一路成長。

 

--
親子天下 2015 年四月號的封面專題是「能力之島」。

就像前面說的,每個人的強項就像是一座穩固的島嶼,我們能站在上頭,有信心的眺望遠方,據以作為發展的依據。

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強項是什麼,哈哈。以前工作面試的時候常會被要求我說自己的優點,我總是覺得害羞又心虛。 XD 

這一期有個專題網站,可以從簡單的問卷裡,探索親子之間的多元智能。

我的多元智能分數分布!@發現能力之島 

父母做完自己的觀察後,接著可以請孩子也來觀察自己的能力。像小麋鹿還太小,就是由我來幫她填我對她的看法囉!不過,像她這麼小,很多題項表現不出來,我就是揣測各個題項的用意來給分囉。像是才一歲半的胖鹿,當然沒參加過合唱團之類的活動啦,但我想這個題目的用意應該是「這個孩子在團體裡也被其他人肯定她的音樂能力」。做完分析後,可以得到親子雙方的多元智能分析結果。

我和小麋鹿的天賦趨向@發現能力之島 

像我和小麋鹿各有強項與弱項,我們兩個人的技能點數分布在不同場域XD,測驗的尾巴也提到,父母可以思考自己要怎麼看待、面對孩子的強項與弱項。例如,我的強項是小麋鹿的弱項,那我可能可以帶著她一起學習,但也可能會造成我對她有恨鐵不成鋼的遺憾,這部分我可以適足地調整心態。

父母面對孩子與自己的異同可能會有的態度@發現能力之島 

其實這個測驗雖然是比較新穎的多元智能概念(傳統的智力測驗通常只測試數學及語文),但設計上還是有讓我覺得比較傳統的地方。比方說,做完測驗可以看看我們適合哪個職業?

其實我覺得這個分類有點傳統XD@發現能力之島 

但是職業裡面的選項可能是一些傳統的職業,或是比較概括性質的說法。像我是工程師啊,但我的空間智能並不是我的強項。仔細觀察測驗對空間智能的說明,我想,這邊指的工程師,應該是構造實體物(例如建築)的工程師? :p

我覺得這邊的工程師是像建築師那種做真正的工程的工程師XD@發現能力之島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哦~連結 → 能力之島天賦測驗。 

 

--
2015/04/27 感謝親子天下粉絲專頁轉貼分享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