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排每月的日計畫@W2Design 好聰明2017拉頁時效週記手帳

TT 面膜的老闆李昆霖(以下簡稱 TT 腦闆)在 facebook 上貼了一張小孩暑假的課表,馬上引起喧然大波,隔天就刪文了。

忽然覺得教養議題真的很容易就擦槍走火。很多人說李昆霖的九歲的兒子 Savi 與七歲的女兒 Anna 很可憐,但我看了一下課表──桌遊課!游泳課!畫畫課!不都是大部分爸媽也會安排的課程嗎?除了同時上英文、法文,我覺得一口氣學說三種語言對小孩有點壓力,不過這應該也是看課程設計的吧?

說實在的我還滿羨慕的呢。有朋友跟我聊這話題,她覺得李昆霖的做法讓她滿吃驚的,但我回想一下我的小學同學們,家裡經濟狀況比較好、資質也聰明的人,也是每天學鋼琴、跳芭蕾、學英文呀!班上沒有這樣童年的人,自然有的是父母的選擇與安排之下如此,但也有更多是財力根本就無法支撐這些昂貴的課程。

 

雖然李昆霖很快因為被圍剿而先行刪了課表,但是還是被媒體存圖發新聞:《遛鳥博士李昆霖替兒排「暑假課表」呂秋遠:我看得膽顫心驚!》,連呂秋遠律師都有意見:

「我沒有想責備這個父親,畢竟這本來就是他教育孩子的『獨特方式』,畢竟他希望『世襲階級可以傳承』。然而,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我希望暑假可以放過孩子,讓他可以好好的去體驗童年與人生。如果是我,會希望小學或國中的孩子,可以做這幾件事:

  • 1.多閱讀小說、散文,舉凡考試不會考的書,都可以在這時候放心的看。
  • 2.父母可以請特休,帶孩子去台灣的鄉下自助旅行,一起跟孩子規劃行程。
  • 3.運動,不論是什麼運動,不為了任何目的的運動。
  • 4.全家人一起去看球賽、看電影,做些平常因為上課,而不能做的事情。
  • 5.陪孩子到法院或立法院、議會去參觀,一起學習公民教育。
  • 6.參加公益活動,一場都好。
  • 7.做家事,培養洗碗、擦地板、刷馬桶的手感。家事,就是全家的事。
  • 8.參加任何一種的夏令營,讓孩子離開家裡,去適應群體生活。
  • 9.到沒有光害的山上看月亮與星星,聽聽早上的蟲鳴與鳥叫。
  • 10.把噬罪人跟星光看完,參加呂律師的十二場演講。

這樣的暑假生活,才是充實,才能升級視野與品味啊!是說,贏在起跑點上,跑到一半卻中暑休克,你確定孩子可以跑到終點?」

看完以後我其實有點納悶:那麼第三點的運動,不就是李昆霖每日為孩子安排的跆拳、高爾夫嗎?他並未強調要讓孩子奪得競技的名次,並不是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實踐呢。

如果我們支持孩子運動,那麼有經濟能力的人,為了讓孩子更有效的運用自己的身體肌肉、更技巧地保護自己不受運動傷害,而聘用了私人教練,為什麼就要覺得這樣是在欺負孩子呢?

 

 

 

TT 腦闆寫了幾篇文解釋自己的想法。一篇文是說明課表事件的:「你們看到的是,我在強迫小孩做不喜歡的事。但你們卻不知道,小孩的每個家教就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他們每天都很期待跟家教老師玩(也因為如此,他們學習的過程並沒有任何的強迫練習,而是放任發展)。」

一篇文是針對呂秋遠的文章回應的:「説到階級世襲,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是我很珍惜自己的資源,在我移民國外的成長過程中,我看過太多失敗的移民家庭,富一代沒有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我最不希望的是自己的小孩變成沒有能力的社會敗類負三代。」

一篇文是大家用小孩之前抱怨暑假的作文來攻擊他,他針對這點回覆。「大人都會抱怨,也會發厭世文,為什麼覺得小孩子不會?」

 

行銷專家邱煜庭(小黑)對這件事的看法是:「拋開課表的內容,我個人覺得其中一句話最深得我心:『孩子在這個年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一直認為這才是基礎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要讓小孩子學到什麼,更多的時間可以『讓他知道他不喜歡什麼』,或是特別喜歡什麼,有經濟能力的家長讓小孩多學一點東西,今天搞不好到最後他不喜歡法語(這擺明就是接班人培訓),不喜歡打鼓、不喜歡小提琴,在年輕的時候早一點知道這些事情,這或許也是家庭教育的責任。」

 

TT 面膜的小編還幽了自己老闆一默:「我們幫腦闆排了一份課表,還有一些空缺,請大家推薦課程,幫助矯正我們腦闆顧人怨的個性。每天把腦闆的電放光,讓他很忙很累晚上就沒辦法發文講幹話,就覺得有種欣慰感。」

 

(2017/07/16 update!) 補充一下課表中的英文家教老師對這件事的說法:

「一開臉書,發現自己居然意外成為了讓孩子壓力成長的幫兇老師之一,超榮幸的(?

聊聊我平常都怎樣和兩個小鬼們壓力成長好了。雖說名目上是英文課,但基本上是我想要教什麼就教什麼。而小孩爸媽也是放手讓我跟他們玩,最後孩子英文進步我想我多少也幫了點忙。
我們討論過 Underground Railroad、美國 Civil Rights Movement、魔鬼終結者的時空穿越、復仇者聯盟各個角色的政治觀。

呂秋遠建議的立法院參觀,我也用8歲小孩聽的懂得方法,解釋過政府的效能、我參加社運的一些普遍級片段。」

 

我喜歡部落客下流美對這件事的看法:「可是我不懂為什麼有些人要一口咬定這樣的孩子『不快樂』?為什麼遇到教養這件事,人人都成了專家,都比親生父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最可怕的教養文,就是表面溫柔憐憫,骨子裡卻無盡傲慢。總是千方百計地想透露出『那個家長不懂、不會、不在乎』、『孩子好可憐』、『我最會教』、『我的孩子好幸福』、『我的家庭最有愛』的訊息。」

 

說到學各種才藝這件事,讓我想到以前網路小說作家明琲曾經寫一篇文章《關於橋段與伏筆的想法》,該文解釋了她在文章裡埋的各種梗。有一段是說到《寒假》裡的正穎在麥當勞裡寫起書法、默背建中校歌壓脾氣這件事,她提到政治世家會特別讓小孩去練字,因為寫得一手好字是吃香的。當然可以請代筆,但是如果能寫漂亮的書法,對這個人還是有加分的。

(BBS 都倒光了,無法補 reference,憑印象寫,有錯請指正~XD)

 

我覺得搭配事件那幾天裡,知乎推薦給我的這篇經典問答還滿不錯的:《如何看待 2017 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言论?》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在記者問到他「是否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時,他很誠實地說:「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在知乎的這篇回答裡提到:

  • 1. 中產階層們早就超過了靠提高收入可以提升幸福感的臨界點。
  • 2. 對中產階層而言,真正能顯著預測幸福感的因素是人際關係。一定程度的向上比較、將優秀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有助於產生激勵,並且還能由此提升自我價值感。
  • 3. 當中產階層們為自己的子女鋪平了成長的道路,一步一步將他們送上成功的領獎台時,說不定會發現自己兒女患上了痛苦的「冒充者綜合症」:他們否定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幸運、良好的環境等外部因素,終日惶恐於自己並沒有真正的能力獲得這些成就,總是憂心有一天會有人揭穿自己。
  • 4. 評判一個人的價值,不該是看他取得了什麼,而是他努力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那些人類所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美好品質:堅毅勇敢、愛己及人。所謂有質感的人生,正該是活出了這些人類所獨特的美德。

 

願我們都能在沒有那麼順風順水的日子裡,看到自己活著的質感與價值。

 

 

追蹤小草的 facebook,看我說更多有的沒的五四三! ↘ 

 

 

--
首圖是W2Design 的手帳內頁,借來示意一下暑假計畫這件事~開箱文在這裡:[文具/開箱] W2Design好聰明2017拉頁時效週記A5手帳,提高目標達成率的出色設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暑假 安親
    全站熱搜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