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是之前看了布魯奇的《你家的零用錢發對了嗎?》,我特別喜歡布魯奇的這句話:「據我所見,真正會影響一生幸福程度的,其實是對錢的態度。」

的確是如此啊,有的人看不開,所以一輩子都為了儉省一塊兩塊而煩惱沒完;有的人看很開,不計較錢的來去,認為千金散盡還復來;有的人看得太開,以至於過得太揮霍逸樂了。

小的時候我想大部分人都有父母不與自己談錢的概念,覺得不要把經濟煩惱帶給孩子。但作者覺得這是不實際的:

「害怕和孩子談錢,不只是錯誤的觀念,也很不實際。因為,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通常可以看穿家長沉默的理由,而覺得不被尊重。」──《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1:為什麼要和孩子談錢〉

這本書並不是什麼讓人資產翻倍的投資技巧大全,而是和家長們討論「如何和孩子談錢」,讓孩子能夠掌握妥善運用金錢的技巧。

「想辦法延後享受一件可喜的事物,是妥善運用金錢的關鍵。」──《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3:如何給孩子零用錢〉

作者也鼓勵家長們讓孩子早一點開始接觸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榮譽、收入、及早養成工作倫理。

「孩子從賺錢的工作學到工作倫理,其中代表的意義包括:傾聽、自我發揮、與別人合作、盡個人全力,以及做事堅持到底,而且要做對。」──《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7:為什麼孩子必須工作〉

 

 

 

看完以後我覺得,其實重點不在於是否真的要準備「三個罐子」來讓孩子懂得「儲蓄、消費、捐獻」這三個觀念,三個存錢筒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對抽象的概念有比較具象的感覺──孩子年紀太小的時候,對存摺簿裡的「存款」這件事其實很無感。

我曾經拿小麋鹿的存摺讓小麋鹿看過。我們在郵局幫她開了綜存戶,每一年的壓歲錢都存在裡頭,前幾年我領了工作獎金還會加碼存一些給她,她現在的存款已經比我剛出社會前三四年還要多。由於我剛出社會時的薪水不多,加上支付學貸與家用,存款增加的速度比只有壓歲錢的小孩還慢,看到她的存款數字,我很興奮的拿存摺給她看。

「鹿鹿,妳看妳有好多錢耶,比馬麻之前還有錢。」
『我有好多錢──在哪裡啊?』
「就是這裡啊,妳看這裡有一排數字,妳看馬麻的(拿出月底了只剩下幾百塊的薪轉戶存摺),馬麻的數字比妳的短很多,所以妳有很多錢哦。」
『為什麼這樣就是很多錢啊?』
「數字越長,表示錢越多呀。」
『這樣是很多錢喔?為褶麼這樣就是很多錢啊?(開始跳針)

反而在之前買了小豬撲滿給她,才剛剛存了三五十元而已,她就很有感的說:「我有好多錢喔!等下可以用我的錢去買菜哦!」

當小豬越存越重,她也很有成就感的常常把它揣在懷裡試著感受它的重量,並且看著剩餘的空間,嘗試估算存滿的時間。

雖然小孩對時間估計並不準確,但是可以感受到儲蓄計劃的金錢份量、期程長度,在她心中慢慢成形。

「所以我們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呢?最晚是一年級。不過,早一點開始也無妨。如果孩子學會算數,而且會問錢從哪裡來,或是什麼東西多少錢這種問題,那就是開始的時機。」──《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3:如何給孩子零用錢〉

我認為,對於太小的小孩,給他們實體的金錢,讓他們感覺到實體貨幣的份量在他們眼前堆積,再試著去消費、使用,他們才會對金錢更有感。

我也覺得作者建議不要把家事和零用錢綁在一起是好的,我個人經驗中覺得做家務很解壓這件事,和我爸媽付不付我工資是完全無關的。我覺得做家事很有趣,是在家事與零用錢脫勾之後。

「家長在家裡,應該無條件讓孩子做所有的家事,因為,孩子做家事的理由應該和我們一樣,家事就是必須做的事,不要期待報酬。如果孩子沒有做好家事,除了罰錢,還可以取消很多特權。零用錢應該有自己的用途,不該是一種工資,而是一種教育工具。從開始發零用錢開始,零用錢每年都會增加,也能藉此增加孩子的責任感,而這個工具就會變得更好用、更有說服力。」──《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3:如何給孩子零用錢〉

(不過我覺得每年增加零用錢好像玩大富翁的時候,經過原點直接發錢那樣喔~XD)

作者指出,被寵壞的孩子往往資源滿滿或很少扛起責任的孩子,所以他認為分擔家務不應該由零用錢驅動,也鼓勵孩子早日開始工作。

「被寵壞的孩子有四個主要共通點,但不一定同時出現。這四點分別為:很少分擔家事或其他責任、沒有太多行為與作息的規範、父母或其他人給他們很多時間與協助、擁有很多物質上的個人物品。」──《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1:為什麼要和孩子談錢〉

再長大一點可以自己寫字的孩子,可以帶他練習記帳,找出自己的金錢流向、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想要先從線上印個幾頁記帳本來和小孩一起練習,可以參考小彭老師的《娃娃猴兒童存摺(免費下載)》。大人自己也是,時時檢視錢的去處,思考每一筆消費背後的價值觀。

「試著找出自己花錢最隨意的項目,然後想想那些東西與活動所帶來的樂趣。」──《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9:多少錢才夠〉

作者的「三個罐子」(儲蓄、消費、捐獻),可以成為親子之間溝通財務選擇背後價值觀的素材。就像布魯奇大媽說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看看罐子內的錢可以怎麼運用。

「所以在孩子和我們一起生活的 20 年左右,對於金錢以及我們財務選擇背後的價值觀,家長應該和孩子們努力進行足夠的對話,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我們的經濟條件、我們的理由,以及我們如何做財務的決定。想到我們在孩子身上投資了那麼多,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資產應該是,和他們談我們花了什麼、存了什麼、捐了什麼,以及這麼做的理由。」──《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9:多少錢才夠〉

對我而言,困難的是和孩子討論使用錢的時候,什麼時候要存下來?什麼時候又應該獎勵自己、滿足物欲?什麼時候要選質感好的產品?什麼時候又是先買便宜的產品撐過過度時期就好了?這需要花好多時間討論,每個人又有各自想法,如果牽涉到共同的預算運用時,往往會引起各自捍衛自己想法的辯論。

「教養孩子最深遠的挑戰,並不只是影響他們的價值觀與決策的技巧。教導孩子也同時意味著,家長必須質疑自己的價值觀。在每一件事情上,能這樣反省自己都是很健康的事。」──《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9:多少錢才夠〉

 

這幾天看到有朋友分享了「馬哈理財遊樂園」的《小孩應該幾歲開始學理財?》,文中認為 5~6 歲是適合開始帶著孩子認識數字、7 歲起就可以開始慢慢讓孩子知道工作與收入的關係、以及利用零用錢訓練儲蓄的概念。

有機會就可以和孩子交流對錢的想法,我覺得對小孩會不會在賣場執意要購物才離開也有幫助哦!

「讓孩子在父母看得到的地方,學習自我管理,可能是最好的方式。而這些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將幫助孩子為所有的一切預做計畫,甚至包括金錢。」──《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問題5:如何不讓孩子重視物質〉

 

推薦給想練習和孩子一起討論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你!

 

書籍資訊

  • 書名:《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The Opposite of Spoiled: Raising Kids Who Are Grounded, Generous, and Smart About Money)
  • 作者:朗恩.利柏 (Ron Lieber)
  • 譯者:林麗雪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頁數:264
  • 開本:14.8 * 21 (cm) 
  • ISBN: 9789864790166
  • 售價:NTD$330

 

 

追蹤小草的 facebook,看更多生活資訊!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生觀 理財觀
    全站熱搜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