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妳的育兒共筆:爬行與學步 

哈囉我們又來了~這次跟大家聊聊爬行期與學步期這兩個階段,媽媽做了多少徒勞無功的努力,以及小麋鹿本身的發展過程。

 

【練趴與學爬時沒怎麼派上用場的玩具們】

小麋鹿大約四個月大時,開始比較能夠以趴姿出力時,我想起之前參加樂雅玩具 (Toyroyal) 媽媽教室,講師曾經提到可以使用慣性車、或是球類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們向前爬行。當時我買了 Oball 的洞動滾球,但她不太捧場。倒是拿塑膠類的物品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她比較買帳。

胖鹿的練趴活動 

原本以為是 Oball 裡頭的小球的沙沙聲她不喜歡,所以又拿了樂雅媽媽教室送的奇趣小棒球出來,這款球裡頭是鈴噹,聲音似乎比較悅耳,放在她眼前滾動幾下,的確吸引了她注意力,但她並沒有往前爬,只是目送它遠去。後來我傻傻的把這顆球拿去水洗,外頭的人造皮就破了,孩子的爸怕她把球皮抓來吃下肚,所以這顆球很快地就消失在我們家了。

鹿鹿玩球球 

在這邊忍不住趁機講一下,清潔玩具一定要注意玩具的特性啊~有些是酒精擦拭會變質掉色,有些不能水洗,或是不耐熱所以不能加熱消毒。(像是知名固齒器蘇菲長頸鹿就不能洗、不能進消毒鍋!)

後來買了軟綿綿又可愛的 Skip Hop 貓頭鷹布球,裡頭也是有鈴鐺,兩側翅膀是響紙(揉捏時會發出像塑膠袋搓揉的聲音,寶寶很愛!),但是小麋鹿也很少興奮的往前撲向它。

頭可以抬得好高了唷 

一直到小麋鹿現在一歲兩個月,我覺得她對稍大的球體並沒有特別有興趣耶,常常看著它滾走,就只是淡淡的掃一眼。不過在她半歲之前我就已經認清不要再亂買東西了,後來就只是單純陪她練趴、練爬、練走路。媽媽我本人一秒鐘幾十萬上下(大誤),陪玩的價值比任何玩具還來得高啊!

 

【練趴與學爬的小技巧】

我請教托嬰中心的老師,練趴有什麼技巧?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老師告訴我,要在陪玩過程中多留意寶寶有無肌肉張力低下(簡稱「低張」)的狀況。

要怎麼判斷寶寶有無肌肉張力低下的症狀呢?可參考自由時報的這篇《孩子肌肉張力低 可訓練強化》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低張力現象?

●身體過度柔軟,抱起來特別沉重。
●關節活動度很大,好像要散掉一樣。
●身體姿勢控制不好,無法維持直立,或抗重力姿勢。
●活動量比一般孩子低,寧願選擇坐姿的靜態活動。

低張並非不治之症,早期發現可以透過物理治療解決。老師建議我,在寶寶練趴時,要多幫她把雙手攏聚在身體前方,以便寶寶出力撐起上半身。

像這樣就是雙手有點太開了,姿勢像在展開雙手表演飛行動作一樣。

我可以撐這麼高了!也稍微會爬了喔! 

幫她把兩手靠向身體一些,她會更好出力挺起上身。

母女內心戲——「我可以咬咬看防踢被嗎?」『妳咬濕了晚上要睡什麼?』「可是這個比玩具還好玩耶,不然妳為什麼要跟我搶?XD」 

後來我們參加了公托辦的親子瑜珈課程,瑜珈課的 Sunny 老師提到,可以舉起寶寶的下半身,促進寶寶使用上半身出力向外探索,藉以鍛練寶寶的上半身肌力,有助於未來爬行能力的養成。

嬰兒瑜珈小秘技:爬行練習 

但就像 Sunny 老師說的,寶寶不見得會喜歡特定的動作,不必勉強他們,如果喜歡就陪他們玩,不喜歡的話就換個姿勢與方式,過陣子也許又可以回頭來嘗試類似的動作。

(更多親子瑜珈動作可參考當時心得文:《[寶寶] 嬰兒瑜珈,媽媽寶寶一起開心運動》 )

 

【從趴著爬著的小爬蟲演化到站立】 

隨著爬行越來越穩,寶寶會積極地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試圖想探索視野更佳的世界。這時大人要做的不是制止他們,而是幫他們尋求固定的、安全的可扶站之物。

以小麋鹿而言,八個月大時就能越站越直立了。一開始是先像伏地挺身一樣的趴姿。

看我伏地挺身! 

慢慢的就會扶著東西站更直。最早是從低的東西開始扶著往上張望(像是扶著和式矮桌),慢慢會試著去扶更高處的東西(像是大床的床頭板)。

積木一塊一塊往上堆,也越站越直了! 

學會站立後,慢慢地就會扶著東西邁開腳步,膽子再大一點,就能放手走了。我們對小麋鹿基本上沒有太多限制,即使她在八、九個月大的學站時期,有一次腳軟把自己撞得鼻青臉腫,臉上摔出一大片瘀青噢,我們都超心疼的呀~但我們也沒因而禁止她走動。很快地,十個月大的她就學會放手走路了。

會走路之後要選擇正確的鞋子,並留意孩子步態與鞋底的磨損狀況。我曾看過有人主張剛會站就穿鞋會造成雙腳外翻,但後來在批踢踢媽寶板駐板物理治療師 efun100 的這篇文裡讀到,基本上會站就可以穿鞋了,不過鞋子的主要目的是在於給足部足夠的保護與包覆,所以在選擇鞋子時,物理治療師的建議是:

「太堅硬或抓地力強的鞋底可能會讓小孩子跌倒。小孩子因為走路效率不高,輕一點的鞋子才不會太累。」

 

【學步期的小幫手:慣性車與發條玩具】

先前樂雅玩具 (Toyroyal) 媽媽教室的講師提到,可以選用慣性車(手推才會動的那種玩具小車)來鼓勵寶寶爬行、走路,但不要買迴力車,因為迴力車跑太快了,只會訓練到爸媽的爬行。 XD

我們是剛好有朋友送個長頸鹿造型的發條玩具,上緊發條後,小長頸鹿就會往前慢慢移動。小麋鹿學步時期非常喜歡和我們玩這個玩具!我們一把小長頸鹿旋緊放到地上,她會先目送小長頸鹿往前個五秒,接著就連爬帶走的追過去把長頸鹿拿回來給我們,我們再重複上發條、放玩具奔跑、她再去追逐,樂此不疲。

讓寶寶運動,我覺得除了能促進她的肢體發展,額外的好處就是:動得夠多,晚上不用太哄騙就很好入睡,是個很不錯的附加價值。 :p

 

【太早走會 O 型腿?兩歲前別太擔心!】

小麋鹿會走路以後,我們夫妻最常被反映的問題就是:「她是不是有 O 型腿?妳們是不是太早讓她走了?」

因為先前就看過許多知名部落客的孩子們被質疑一樣的問題,包括網拍名模陳泱瑾 (Grace) 的女兒偷筆 (Toby)、酪梨壽司的兒子寶包,都受到廣大網友們關心他們的腿是不是該綁一綁啦、是不是該禁止他們太早走路等等,身為這兩位媽媽的粉絲,小的我對這個問題也早有心理準備。在批踢踢媽寶板另一位駐板物理治療師 sanguinary 寫的這篇《[駐版] 物理治療--步態與鞋底磨損》裡有解釋到這一點:

○正常小兒膝內外翻的發展(鐘擺現象)
→新生兒~1.5歲:因為承重還不夠久,下肢會呈現O型腿
→1.5~2歲:兒童的生長板及成長機制運作正常,到了兩歲左右,肢體會自動矯正回來,膝蓋會呈現直立的現象
→2~4歲:開始跑跳,過度矯正後會漸漸地呈現X型腿
→4~6歲:成長平衡機制再度被啟動,到了六、七歲已逐漸發展成型接近直立
→7歲以上:與生活型態等等相關,可能會有些許的X型腿是正常的

◎結論:小朋友如有明顯症狀(如內外八嚴重、容易跌倒、容易扭到腳、發展遲緩、鞋底磨損嚴重……等等)建議先至專業的醫療院所檢查評估,才能對症下藥哦!!

sanguinary 建議,如果兩歲之後仍沒有改善才會建議醫療介入。在那之前爸爸媽媽們不必太擔心噢。
 

 

【太早會走了,要多逼寶寶爬嗎?】 

常聽人說前庭發展對寶寶很重要,要讓寶寶多爬,但到底有多重要呢?雲門教室資深律動教師的這篇《想穩定情緒,先讓身體平衡》解答了我的困惑:

  「反應過度活躍的孩子,對於移動及重力方向的改變,容易顯得憂心忡忡。總覺得自己就快要摔跤了。為了要逃避或減少壓力與恐懼,會想盡辦法去控制環境或控制他人,因而讓人覺得他頑固又難以妥協,甚至有一點難相處。  相反的,反應過於遲緩的孩子,為了吸收較多的前庭刺激,對於活動量的需求就會比一般孩子高,動個不停,容易出現注意力短暫,心不在焉的現象。投射在課業上,就會發生時常寫錯,看錯,漏抄,漏讀或漏寫。就像是坐在晃動的車上看書,書上的字很難看清楚,很容易漏掉一樣。」

那麼,爬應該要爬多久?需要硬是把寶寶從站立行走的狀態撂倒,強迫他多爬嗎?小麋鹿在不到一歲時就開始學會走路,愛走得不得了,扳都扳不倒,令我好煩惱喔!後來看到阿鎧老師(張旭鎧職能治療師)《[個人觀點]爬,真的很重要嗎?》,文章裡提到:

「我從沒有說過當孩子發展出站立與行走能力時,要強迫孩子繼續爬而不能站起來!有些媽媽反駁我說,那不爬,感覺統合不好怎麼辦?我說,『就是感覺統合好了,孩子才有能力站起來!』而且站立及行走之後,難道孩子就不摸、不跳、不移動了嗎?甚至站起來走路之後得到的感覺訊息更多!」

看完這一段我就決定,她愛走就讓她走吧!

 

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太慢會走了?】 

至於什麼時候會爬、會走,寶寶算不算發展遲緩呢?網路上有一款很棒的生長曲線發展評估工具:藍爸的「新版兒童生長曲線發展評估」,大家不妨對照裡頭的題項,確認自家寶寶的發展如何。

要是擔心網路上這些問卷無法互動而不方便討論細節的話,可以在打預防針時趁機詢問小兒科醫師,若有異常,可以尋求醫院早期療育門診的評估。

 

祝大家的寶寶都平安健康一切順利!

 

延伸閱讀

  • 批踢踢媽寶板駐板物理治療師 sanguinary 的另一篇好文,《[駐版] 物理治療針對肩頸痛的介紹》。媽媽們在孕期因為身體變化、或是產後因擠擠乳姿勢不良造成肩頸疼痛,文章裡有提到一些改善疼痛的運動唷!

 

--
2014/11/18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的推薦與分享唷!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