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成為一個可以搭262來家美工業區的人了!(握拳)

先說我的結論——

  • 記得先將 PDF 檔平面化。若沒把握,最好還是先用 Adobe illustrator 檢視從 Canva 匯出的 PDF 是否已將圖檔嵌入、字型轉外框等。
  • 如果真的要直接拿 Canva 匯出的 PDF 去輸出、印刷,請先跟印刷廠說好:你可以接受物件邊緣鋸齒、可能會有點糊,你也可以接受有色差。但印刷廠遇過的客訴不計其數,會有防範心也是正常的,被拒絕不要太傷心,再問下一家就好。網路上有廠商願意提供 Canva 送印的教學文,表示還是有印刷公司是願意接 Canva 的檔案的。

 

 

一直看到很多設計師大抱怨 Canva 橫空出世,造成他們多大的困擾,依稀可以感覺到跟傳統的流程有一些抵觸,但沒有經過,就不知道會遇到什麼。

前幾天小長輩給我一個從 Canva 匯出的名片 PDF 檔案,請我幫他送印,我想說印前還是借個 Adobe Illustrator 來檢查一下我會看的幾個重點:

  • 版面尺寸:是否正確設定,若有列印到邊緣的底色,是否有預留可容裁切誤差的「出血」,未設定可能在裁切後會出現白邊。
  • 字型是否已轉外框:如果仍維持可編輯的原始字型,在印刷廠的電腦上,若沒有名稱一模一樣的字型,開起來會被轉成其他預設字型,很有可能精挑細選專業嚴肅的黑體字,因此被換成超古典的楷體。
  • 圖片是否已內嵌:如果是用「連結」置入圖檔,在印刷廠的電腦上圖檔元素會消失。

在草本設計的《【教學】Canva 五步驟製圖和存檔,印刷沒煩惱!》裡提到,Canva 預設的出血是 3mm,但是我常去的印刷廠出血通常都是 2mm,實在很怕被退件不印。另外,同一篇文章有提到,「Canva 的名片尺寸為 50×85mm ,而台灣常見名片尺寸為 54×90mm」,所以版面尺寸與物件位置也要確認,版面變大了以後,除了微調大小之外,是否要修改排列之間的間距。

在位在古亭捷運站的建鏵印刷的《初學者必看!零設計基礎怎麼用Canva做海報、騎馬釘書冊?》則提醒,要記得打開 Canva 的 Pro 版試用,才能夠在匯出檔案時選擇色彩設定為 CMYK(預設是 RGB,列印出來會有色差)。也要記得先將 PDF 檔平面化,概念類似在 Illustrator 將字型轉外框。

Canva設定下載格式時可以配合印刷需求調整

 

以前輸出時,我有點介意字型在 PhotoShop 轉平面化後,即使將解析度開到 600 dpi,仍然會覺得邊緣不夠清晰,影印店幫忙輸出時也會對於提供 JPG 檔有微詞,但若現場一起檢視檔案、告知可以接受檔案印出的顏色略有差異、邊緣稍有模糊,學區附近的影印店還是都能接受。

這次的名片,我最後還是重新用 Adobe Illustrator 重新完稿:

  • 打開 PDF 發現圖檔是有正確內嵌,但是字型都沒有轉外框,只有變成一個字一個物件,我猜應該是在 Canva 沒有勾選到「將 PDF 檔平面化」?
  • 版面尺寸方面,Canva 的 PDF 檔不是台灣慣用的名片尺寸。加上我打算帶去卡之屋輸出,卡之屋規定要做 2mm 出血,於是我摸摸鼻子就打開 Illustrator 重新設定版面、把物件拖進來了。

不過 Canva 拿來溝通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對方想要排列的方式、呈現的效果。

 

用 Canva 輸出通常還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我刷了一下網路看其他人的抱怨文,可能有以下問題:

另外,因為 Canva 免費版只能輸出 RGB,在輸出某些顏色就容易有色差,以捷可印的《帶你了解並減少印刷色差》一文舉例:「常見的敏感色有啡色、橙色、藍綠色、紫色、三色灰等的顏色」,使用到這些顏色可能要有輸出後顏色走山的心理準備。

 

首圖是我學會如何穩穩的站在快得像賽車一樣的 262 上面,一路從景安搭到家美工業區下車!我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卡之屋,覺得天呀印刷街廠區這裡好暗喔我好怕黑、五年前來覺得有了捷運環狀線以後好方便,今年再來我覺得我真是融入中永和,印刷街真是見證我成長的區域!

這次印名片依然是我慣用的卡之屋,雖然介面沒什麼太大變化,一樣混亂又神奇,但是價格可愛、印刷速度快,做設計的朋友說卡之屋輸出的顏色比較準,覺得喜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canva 輸出 印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草 的頭像
    小草

    熱血青年很向上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