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可說是 Google Analytics (GA) 的說明書。開發人員讀完這本之後會更熟悉的設定方式。
不過,如果是行銷人員想瞭解 GA 各數值的意義與延伸思考,──就好比當年 Walmart 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又是怎麼做,才能導出「啤酒和尿布可以組合成促銷包」的結論──,恐怕會失望。
依例,以下是一些讀了以後覺得很有用的筆記。其實有些內容我想 GA 的說明文件也有,不過整理在書上總是比較好讀一些。
如何針對特定元素記錄瀏覽分析結果
想要記錄特定元素(例如頁面上的某張圖片、或某個非 HTML 檔案)的瀏覽記錄,可以自行呼叫 GA 的 _trackPageview() 函式:
<ahref="/schedule.pdf"onclick="_gaq.push(['_trackPageview'], '/vpv/downloads/pdf/schedule.pdf');">PDF</a>
作者建議使用一致的命名規則來進行記錄,例如,上述的 vpv 是 "virtual pageview" 的縮寫。
避免 Google Analytics 在記錄完畢前就被中斷
為了避免在 GA 完成記錄前,頁面已導向其他畫面,可以使用 setTimeout() 來拖延一點時間,讓頁面完成記錄後再進行轉頁。
訪客的分類
預設情況下,一般的訪客來源會被區分為三大類:
- 搜尋引擎:透過搜尋,找到我們的網站的訪客
- 推薦 (Referral):透過其他網站的連結前來的訪客
- 直接:直接輸入網址前來的訪客
如果想要進一步記錄訪客是透過怎樣的廣告活動 (campaign) 前來網站,可以透過過濾網址上的特定參數,此時就需要用到行銷廣告追蹤功能。
- utm_campaign: 廣告活動名稱
- utm_medium: 廣告活動媒介
- utm_source: 廣告活動來源
- utm_content: 廣告活動內容
- utm_term: 廣告活動關鍵字
由於在URL Builder做的設定不會被記錄下來,所以作者製作了一份試算表,建議大家可以依此格式記錄。
--
看完如果沒什麼感覺,可以參考一下 COSCUP 幕後團隊在 2011 年時寫的這篇實戰心得:《coscup 使用 google analytic 的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