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湖景房看日出

回想起我在月子期間,有天半夜為了種種細碎的事件的累積而大哭特哭:因為母乳量還沒上來,即使寶寶可能只是為了太熱、太無聊而哭,家人的意見永遠都是「一定是寶寶沒吃飽吧」;在炎夏高溫的南部,長輩卻堅持我換尿布脫了寶寶的褲子,動作再怎麼儘量加速都太慢了,小孩會著涼⋯⋯現在來看這些不過都是非常枝微末節的事,笑笑就過了,甚至可以完全不帶情緒的別過頭去就好。但當下我感到挫敗異常,加上連日睡眠不足,我無法抑止地大哭特哭。

那時在南部坐月子的我,忍不住在深夜傳訊息給當時在台北上班的先生。我還記得眼淚不停滴落在手機螢幕上的樣子,啪答啪答的,像站在暴雨的路邊一樣。我邊哭邊抱怨,即使是手機打字也突破人體極限地飛快成句。睡前檢查手機的先生,看見訊息後很快回訊要我深呼吸,傳了我們前幾天為寶寶拍的照片安慰我。看著孩子的照片,也哭到一個段落了,我稍微冷靜一些。走進浴室想洗把臉,卻被自己嚇傻——浮腫的雙頰、哭到完全腫起瞇成一條線的雙眼,請問這是哪位啊?

後來,幾個月後、孩子週歲之前,我和 Y 談到剛生孩子一直到我們碰面這之間數月,我面對的濃烈挫敗:如果母乳一開始就哺育得很順利就好了、如果可以更早開始提供長輩新的育兒觀念就好了、如果可以有更多資金能請專業人員例如國際哺乳顧問例如月嫂來支援就好了⋯⋯我說了許多,Y 輕輕地反問我一句:「妳是不是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難道不是嗎?」我錯愕。

「有些情況,需要奇蹟出現,才會得到『妳想要的成功』。」她笑著回答我。

我已經忘記那段對話後來怎麼了。但這三年來,無論在育兒、工作、家庭等種種場域裡,遇到了什麼樣的挫折,我常會想到她的話。

 

年過三十,我還是不太明白,不要太努力,竟然也需要練習。

我總覺得事情會失敗,一定是因為不夠努力。這世界上努力的人太多了。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怎麼能不努力呢?

我一定是太懶散了,所有問題才會發生吧?是不是該再多做一點什麼?

 

我的同學麗莎小姐推薦我看《零極限》系列。我讀了《內在小孩》,裡頭的荷歐波諾波諾療法提到:

「只要清理自己的內在,對方也變得自由,應該發生的事情自然會發生。(所謂清理時放棄期待就是指這種情形。即使清理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期待,也必定會在其他某個地方出現完美的結果。)」(p.169)

清理時放棄期待。我讀的時候完全不能懂得這境界,只是把這段話抄下來。

太玄了啊,好像什麼宗教儀式裡的經文。完全無法明白。

我一直到最近這陣子才能理解:努力這件事,做到自己能力的邊界就夠了,不要每件事都撐太滿。太過努力,把自己變得像拉得太緊的橡皮筋,是會繃斷的。太過努力,無謂的怨懟也相對的多,就如同你最近推薦我的《情緒勒索》,把過多的期待放在對方身上,就會向對方索討情感的回饋。

「即使清理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期待,也必定會在其他某個地方出現完美的結果」,有時候,放棄了在這個關卡上對自己的斤斤計較,放自己一馬讓自己先往下走,也許轉機就在不遠處。

 

今天,你這麼說

「自己成為老師之後,我最不能接受的場景就是:面對學生成績不理想,有些學科老師腦袋裡只能容許一種推論:『一定是你不夠用功,成績才會這麼差!』

我心裡總是暗罵:這種『努力,一定可以歡笑收割』的人生勝利組神邏輯,究竟什麼時候才會遠離?!

在學習挫敗中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落井下石式的指責。

【學習的歷程,牽涉到許許多多的環節,是很細膩的,請別這麼粗糙地歸因】」

 

我看完想到的是:

「我自己成為母親後,最不能接受的場景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與自己過去的挫敗裡相同的痛苦。

也許對她而言,並沒有那麼難受。但我想更細膩的照顧她的感受,同時,也是照顧我自己的內在小孩當年沒被照顧到的感受。」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努力到什麼程度是合理的。大部分的人看見了他者的挫折,會拋下一句,「加油喔,再努力一點,應該就會看到成果了。」

我們自己也害怕錯失了突破極限的奇蹟瞬間,於是汲汲營營。

學習不要太努力的日子,比我想像的更孤單。連自己都不相信可以稍微放鬆一點點,事情並不會滑坡崩毀。

 

終究是想要有人看見自己的亮點,引領迷途的我們轉向他處,更輕鬆愉快地接近我們想要的成就,而不單單只是覺得我們努力不夠,要我們盲目地往前衝刺。

只是我們所在的星河,遠處沒有拿著望遠鏡深情凝視、為我們命名的天文學家。

 

最近這陣子,我有一點明白 Y 為何說需要有奇蹟,才能得到我當時想要的成功;也有一點明白,當時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期待,但在其他地方出現了我想要的回饋了。

Keep going. 但不用努力過頭了。

 

--

延伸閱讀

--

以上,回給小彬老師的交換日記。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彬老師與小草的交換日記
    全站熱搜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