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會翻書了呢~最近最喜歡這本《包姆與凱羅的天空之旅》!

我曾經以為父母照顧小孩的方式是互補:像是學玩拼圖,我老是聽到小孩哀哀叫,就忍不住依她的要求代勞,但爸爸就能很耐心的陪在一旁,完全不插手,「我們先把旁邊的拼圖找出來,再慢慢往裡面拼進去」。

但想想好像也不盡然是這樣。作為父母,我們各有各自處理事情的方法與脈絡,並不純粹只是「爸爸很會和女兒玩飛高高」、「媽媽很會說故事」那麼單一、刻板。

 

拿說故事給小孩聽這件事來說好了。

雖然只差了少少幾歲,但我和 16 的成長過程裡還是許多不太一樣的經驗。譬如說,我小的時候,爸媽是不太親自為我們說經典故事的。那時候流行大部頭的套書,爸媽與賣童書的業務熟識,不知道是要幫忙做點業績呢,還是真的喜歡我們兄妹聽故事?總之我們睡前總是有許多的故事有聲書錄音帶,可以睡前去選一捲來聽。早期買的收音機沒有自動翻到 B 面的功能,半夢半醒中的哥哥和我,就會互相催對方起身去換面。

我憑著印象對小麋鹿說了方向出版的「世界名著之旅」其中一集的《烏拉波拉博士》,小淚珠從孩子臉上的一滴淚,蒸發為天上的雲,聚積為落下的雨,進入了自來水系統,成為一杯飲用水裡的其中一滴;在我小時候往返屏東高雄的車上,我們會用小麋鹿的外公車上的音響放陶大偉與孫越的《金銀島冒險記》,現在的我也偶爾重塑當年聽到的故事開頭裡,陶大偉與孫越兩人聲音很有戲地演出了在荒島上因為饑餓,輪流飆高音、直至破音的「唉唷」聲,小麋鹿的反應和我們兄妹小時候一樣,笑呵呵的。

16 在為小麋鹿洗澡、或是哄睡時,都會為小麋鹿說故事。他說給小麋鹿的故事,就絕對完全與他童年的市售故事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他喜歡把近期聽過的故事混搭。故事本身就已經挑了一個橋段偷偷混入格林兄弟「長髮公主」的《頑皮公主不上學》,到了我們家,還可以和家裡其他故事混在一起說,譬如賴馬的《愛哭公主》也和史瑪蒂一樣,被送去了公主養成學校,在課堂上也一樣不按牌理出牌⋯⋯

 

有天我想到小時候聽過一套西遊記,印象中有 60 捲錄音帶,但卻怎麼查也查不到我小時候聽過的版本。後來我從 KKBOX 找到「小童話大世界」的《西遊記的故事》,放給小麋鹿聽。小麋鹿第一次聽到《齊天大聖再鬧天宮》,就記住了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蟠桃、偷喝仙酒的情節,隔天就向 16 點播要聽「孫悟空的故事」。

當下我去陽台洗個衣服回來,就聽到 16 對小麋鹿說:「達爾又咻的一聲,飛回外太空⋯⋯」——欸小孩聽的孫悟空是這個孫悟空嗎。XD

 

 

 

後來,「把拔的孫悟空故事」就變成了 16 每天親自連載的《七龍珠》。

不得不說 16 這招還真不錯,這樣就不用一直想新的故事,從五月講到七月,現在才剛輪到賽魯出場,看來講到小學畢業都不怕沒梗了。

有時 16 還是會把鳥山明的《七龍珠》與其他故事混搭。有天我洗碗,水聲嘩嘩的聽不到他們父女對話,等我洗好碗忽然聽到進展到中程的故事——「孫悟飯把所有的玩具,一個接一個、一樣接一樣,搬出來給弗利札看。孫悟飯一下要弗利札揹他、一下子又要弗利札讓他揹,弗利札走到哪裡,孫悟飯就跟到哪裡⋯⋯」

咦,這不是《包姆與凱羅的冬日早晨》的劇情嗎?包姆和凱羅要去結冰的池塘溜冰,意外發現結在冰上的鴨子小班,於是救他回家泡熱水澡解凍。

但是,如果《七龍珠》裡的孫悟飯真的把弗利札帶回家,家裡會爆炸吧⋯⋯XD

 

話說在 KKBOX 裡有幾張「媽媽說故事」為主題的有聲故事,像是《媽媽說故事》《天使媽媽說故事》,就算是其他的有聲故事,也多半都是女聲配音。但現實中,其實爸爸也很會說故事啊,爸爸總是有自己的辦法。家裡的童書不一定來得及補新貨,小孩想聽新故事的時候,把新舊故事混搭蹦出新滋味,好像也不錯咧。XD

 

--
首圖是當時 1Y1M 的小麋鹿,坐在廚房地上等我煮飯,自己翻著《包姆與凱羅的天空之旅》。

話說為了寫這篇上網查了「弗利沙」的 Wikipedia 條目(應該是新譯?我和 16 的年代看到的都是「弗利札」), Wikipedia 說弗利沙的名字是從「冰箱」(freezer) 來的!還有賽亞人其實是「菜野人」,是把日文的蔬菜(野菜,やさい)進行移位構詞而來,所以賽亞人的名字都是蔬菜,像孫悟空的本名卡羅特(カカロット)就是紅蘿蔔 (carrot, カロット),長知識了!

本文為親子天下嚴選《爸爸總是有辦法:爸爸們的創意育兒法》共筆文章。

 

 

追蹤小草的 facebook,看我們這一家~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草 的頭像
    小草

    熱血青年很向上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