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羅怡君《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繼去年十月底出了《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之後,羅怡君今年又出了新書《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這次的新書也收納了這對母女充滿機鋒的對話,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親子對談的大腦體操啊!

我對怡君的認識,是在「親子天下嚴選」的開站茶會上,她在自我介紹裡提及她會帶孩子一起參加學運(彼時是太陽花盛開之時),也說到她在「Womany 女人迷」網站有個筆名叫 WaCow。聽到這個筆名覺得好嗆辣,好有記憶點!回家搜尋了一下,怡君無論是在 Womany 或是親子天下嚴選,都是我當時見過的內容網站專欄作家中,少見的嚴肅長篇文章。

從這些文章認識到的怡君,令我好奇:這樣的媽媽都怎麼和孩子對談呢?會不會很權威的要求孩子「媽媽我這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妳聽我的就沒錯了」呢?

 

這次有幸可以試讀怡君的新書,翻開序文,就讓我頗感驚訝。有的親子教養主題會不斷地強調「大人不應該這樣那樣」,企圖把讀者指為無能父母、以突顯作者的高深,但怡君的序文《社會共好,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卻好溫柔地打動了我:

「那些街頭流浪的人,也許會惹你傷心難過;
那些痛苦掙扎的孩子,也許將懷著憤怒之心長大;
那些找不到自己價值的人,暗夜徘徊使你也懷疑自己起來;
那些受到壓迫的人,只好瘋狂行事才能活得下去。
找不到正直的人可以依靠,
找不到溫柔的人可以陪伴,
你又怎麼能自己好好地,獨立於世外不相干地活著。
啊,這些事情我怎麼能不管?
每一件事都與你息息相關。」

怡君的序文@羅怡君《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我感受到怡君透過這本書向我們伸出手。嗨,讓我們一起來想想這些『被禁止的事』,它們存在的必要。規則是不是可以被打破?能不能除了洗腦、威權、震壓,以其他方式讓每件舉措更發自由衷?讓我們一起把這世界變得更好、更幸福,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吧。 

 

身為通勤族,我非常喜歡「博愛座就不能讓給其他人坐嗎?」這個主題。

以前在高雄通勤時,因為住家附近前往學校或公司的車次都不是熱門路線,所以從來沒有體驗過什麼是「臉貼上玻璃」、「擠沙丁魚」的通勤經驗。

來到台北後,我上車的地點正好是公車、捷運都會塞得滿滿的熱門站點,常常看著博愛座空著、大家擠在門邊,好納悶:為什麼不坐下呢?一個人拎著大包小包的人去博愛座坐下,可能可以讓站在站牌前的兩個人有機會擠上車呢。

怡君描述了她與孩子搭車的經過,和我的經驗不謀而合:多數人都不敢搭博愛座,生怕被拍照放上網。

另一方面,有時讓座時,也會覺得那些坐在位置上的人好像很自私哩?為什麼看著老弱婦孺站不穩,也不肯起身讓座?

怡君是這麼告訴她們家可愛的女兒「妹妹」的:有的人有隱性需求,也許是剛懷孕看不出來、也許是熬夜兩天沒睡⋯⋯她溫柔地引導妹妹換個角度思考:

「做好事的時候,為什麼覺得別人一定要跟你一樣呢?做好事的目的是幫助別人,還是譴責別人不對?」(p.178)

透過大量的對話、思考,讓孩子的同理心能紮根更深,發自內心。

思考延伸:博愛座就不能讓給其他人坐嗎?@羅怡君《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這本書是親子對談時的大腦體操,書裡提到的這些「被禁止的事」,都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一起腦力激盪,思考怎麼做才是最適解。

比如說,要不要向學校請假去玩?會不會被老師白眼?當孩子擔心自己請假是不是會顯得非常「異類」、害怕被老師或同學排擠,怡君試著拋出一些點,讓孩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要承擔情緒壓力、還是真的想要去玩?這次不玩,改天再去可以嗎?

書裡每一個章節都是個小題目,都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每個家庭的思維模式、價值觀也都不相同,在當下的情境與各種條件下,可以由親子一起總結出最好的答案。在思考得失之間,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也欣然接受、承擔自己所做的選擇。 

 

推薦給想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你!

 

「被禁止的事」新書座談會
「思辨媽媽」羅怡君 & 「公民教師」黃益中的翻轉教育對話

地點:金石堂城中店(重慶南路1段119號3F)
時間:2015/08/16(六) 14:00
洽詢電話:寶瓶文化 (02)2749-4988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

 

相關連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草 的頭像
    小草

    熱血青年很向上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