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 (2012/03/21 Wed 19:00-22:00) 舉辦的 HappyDesigner Meetup 6,是我第一次參加快樂設計師聚會 (HappyDesigner Meetup, HDM),好期待~雖然我向來頗排斥這種「插在上班日正中央」的活動,好怕屆時活動延遲結束、我又捨不得放棄後半段,隔天上班就會睡過頭了!但後來想想下一次搶到 HappyDesigner Meetup 的票不知是何時,就決定還是去一次看看吧!

布丁說未來會計畫以 workshop 的模式來進行 HDM,非常期待!不過希望到時候有完整一點的活動大綱啊,畢竟有些活動只看到標題也不知道內容是什麼。XD



第一場是由 Randy Lien 主講的 "An Event Apart 2011"。"An Event Apart" 是由網站 A List Apart 延伸出來的研討會,這個講題涵蓋的內容正是 Randy 去參加後整理的心得報告。

  • 網站的內容應該把更多力氣放在經營內容、而非只在乎視覺設計,內容為王!
  • 推薦了 "Adaptive Web Design" 這本書以及 "Food Spotting" 這個網站。
  • 投影片裡提到許多知名網站都有使用大量重複宣告的 CSS,這是不必要的。(我自己好奇的是,除了規劃時不要以元素的外觀去命名、分類,有什麼工具或方法可以幫助已經長出來的網站減少重複宣告的 CSS 嗎?)
  • 幾種設計 CSS 的迷思:
    • 「不要使用 px 做字型宣告」,以前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 IE6 不支援。以現在的情況來說,仍建議使用 px 來做絕對大小的宣告,如果要使用 em、百分比 (%) 這些相對單位,要使用在終端節點,以免層層繼承後,會造成元素大小不易計算、掌控的困擾。
    • 「Style使用過於明確的名稱宣告」。建議取模糊一點的名稱,免得發生 "black_heading" 卻是藍色標題的窘況。
    • 建議 CSS 和內容不要綁得太緊,千萬不要使用 inline style!important(可是我每次解決不了問題時都嘛好愛用 inline style……XD)
  • 提到了物件導向的 CSS:OOCSS

我的筆記上還抄了一組網址:奧柏林學院的官網,不過因為已經過了一個月、又找不到原始投影片,我已經忘記為什麼講者會提到它了。XD

 

這一天原本安排了四場 session,但後來只講了兩場。第二場是來自香港的柯熾堅 (Sammy Or) 老師分享 30 年的造字經驗。我對字體設計一開始沒有特別感興趣,布丁說他要讓柯熾堅老師講到高興為止時,我心裡還小小地騷動了一下──畢竟我本來完全不識柯老師大名啊,恕我對大師竟然如此不敬。 :P

柯老師很有想法也很有趣,整個 session 下來除了擔心搭不上回家的公車以外(本來覺得老師好像講得好投入,以為他會講到十一點XD),內容真是好有趣!

 

柯老師在台灣待過六年之久,曾在華康待過,現在正在傾力設計「信黑體」──柯老師打算在有生之年完成信黑體、再做一套好的宋體。(柯老師覺得人生有限,他打算只好好做兩套字體。)

柯老師認為,中文字型其實是感性的、抽象的、藝術的,可惜的是,和日本相比,兩岸三地投入在漢字字型的資源不多,字型設計師的地位在日本和大中華區也難以比擬(在日本,字型設計師的地位比較高)。目前市面上,即使是好的字體,售價也高不起來,這也可能是造成沒有人願意投入的因素。因為中文字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即使投入了一年半的時間做字型,只夠完成一部分。

在中文字型的世界裡,基本字型包括了黑體、宋體、明體、楷體。其中,黑體是清末才開始發展的字體,推測可能是從歌德體轉換為日文漢字、再由日本傳入中國。很多人看輕黑體、只喜歡宋體,但柯老師覺得字型在各種場合都有其所長之處。

過去柯老師做過蒙納黑、儷中黑、儷粗黑(儷中黑是蘋果電腦的預載字型)。柯老師笑言,字型之所以有 W1~W10 這十種磅數 (weight),絕對不是為了撈錢,而是在不同場合之中各有合適的粗細。以為了香港新報而設計的儷宋體而言,不同的紙張應該搭配不同 weight 的字體,不管多了、少了一個 unit,對視覺上其實都有差異。所以才會有 font-family,以讓一款字體可以適用在多種不同場合。──這裡談到「場合」,舉例而言,在路牌上使用的字型 (way font),必須要能快速傳達訊息,又不容許讀者仔細辨識細節。

柯老師的演講分成四個段落,依照造字的概念與流程來分段,包括了:筆畫→結構→拉丁→粗細。

黑體要硬朗、醒目,從書法的基本筆畫中,會有細小差異出現,例如「捺」、「撇」的角度一有了微微的調動,可能會造成整個字體發散出不同的韻味,例如筆畫弧度過彎,看起來就會覺得字體比較軟、缺乏硬朗的氣勢。小字型可能看不出這些微的差異,但在大字型中就會明顯傳達出不同的氣味來。談到大字型時,有人問柯老師在製作字型時會把畫面開得多大,柯老師說,設計文字時,會以 1000 x 1000 px 的佈局來做設計。

柯熾堅老師談字型設計:撇捺的彎度不同,對字體就有顯著的不同

(撇捺的彎度略有不同,在一個完整的「字」裡頭,字型結構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字體太均衡,反而會失了味道,所以不應在設計字體時追求絕對平衡 (absolute balance),應該把字視為一個圖像 (graphic),來設計字體。

黑體最難控制的就是筆劃的均衡。柯老師認為,橫劃應該薄一點、輕一點,直劃則應重一點。但這很難以制定的比例來計算,只能憑感覺 (in feeling)。

筆畫裡,「白」比「黑」還要重要,一如國畫強調的「氣」與「留白」。例如「心」這種偏扁的字型,如果在佈局裡擺得太滿,就不美了。設計字型時也要考慮到字型縮小時,所有筆畫會不會通通壓縮在一起。布丁此時問到,以「顯」字為例,即使同樣出自柯老師之手,儷黑體與信黑體仍大有不同,柯老師說他覺得應該是因為年紀不同了,style 也不同了。 :)

 

在設計字體流程的「拉丁」,指的是雙語併陳 (bilingual) 時,英文字和中文字之間應該互可搭配。以中文字來說,大約七、八個字就會出現一個標點符號,要考慮到填入標點以後版面的均衡度。附帶一提,我覺得柯老師比較喜歡貼在基線 (baseline) 的標點耶,但是我比較喜歡置中的,哈哈。

柯熾堅老師談字型設計:中英文同時呈現時,要留意基線的對齊與字距等細節

(字型裡的「拉丁」,指的是英文字與中文字之間的搭配,包括基線對齊的程度,字距與外型的適配程度等。)



柯老師認為 W4 是適合呈現內文的粗細,iPad 上就是以 W4 來呈現(早期是 W3,但後來還是覺得 W4 為宜)。

不是 professional user 不需要信黑體。在進行信黑體的設計時,每個字都會逐一微調(比方說,不是說部首是言部的字就套同樣的言部,而是依照整個文字的均衡來做調整)。柯老師有 80% 的字型設計工作都自己來,我想信黑體說是柯老師的嘔心瀝血之作,並不為過。

附上一些柯老師這場演講相關的參考連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草 的頭像
    小草

    熱血青年很向上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