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久決定買了俯拍架,組起來好像有點樣子,但是實際拍就發現:我選品實在是太沒經驗了啊!開箱後光是喬角度就弄了老半天,拍了以後發現能拍的視野沒有想像中大,嗚,只能當作買經驗值了。
想著想著,覺得對我而言是血淚經驗啊,更需要寫下來。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今年想說來試著在 YouTube 拍一點東西。本來我是用家裡閒置不用的懶人手機夾,底部固定在餐椅、物品放在餐桌上拍。
拍了繪本。
拍了手帳。
在手機上或筆記型電腦上看都沒什麼太大的障礙,但是有天我在公司用電腦螢幕一看,額,忽然覺得畫面好晃,好暈好想吐。
為什麼都已經把手機固定好了,畫面還是那麼晃呢?我想了想,應該是因為懶人手機夾畢竟只是一根粗鐵絲,沒有很好的支撐力,不小心輕輕碰到就會來回晃動。在小螢幕上看,微幅的晃動不明顯,但隨著看影片的設備改變,晃動也會變得明顯。
再者是設定拍攝角度時,我好常在把手機夾上懶人手機夾的瞬間就夾到快門鍵,覺得好煩喔。買個腳架會不會好一點呢?
我在 PCHome 看了一陣子,本來想買佳美能 Kamera 的 Smile-360手機腳架,剛好我在幫同事錄影,等她回座位拿東西時我把玩了一下她的類似款腳架,發現雖然可以把角度往下調成俯拍狀態,但是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會拍到腳架的腳,二是頭重腳輕會傾倒。
後來看著購物網站上的照片假想了好久喔,覺得 YiDA 翻拍輔助架 (TWD$502) 這種蹲馬步(?)樣式的腳架,腳都打開了,應該不會拍到自己的腳吧,所以就買它吧!
零件很簡單。左起為底座、銜接用的螺絲、伸縮桿(這個鋁管好像叫腳管?)、手機夾(雲台)。
把鋁桿與底座接在一起,就靠這顆螺絲了。底座在這處有貼一塊泡棉做緩衝,不過我拿到的好像是瑕疵品,才剛開封,這塊泡棉就有一半扁扁爛爛的。(等我拍出成績來我一定要買高檔腳架!)(亂發願)
但在網路上看示範影片調整角度快得風生水起,我自己移了老半天,一直移不到又可以水平俯拍、又能拍到最多東西的角度。試著試著,麋鹿小姐還自己跑來偷按快門拍自己的手。(毫無意義的試拍,媽媽覺得怒但媽媽沒空說)
這個腳架最高可以拉長到 40cm。
收起來是 20cm。
鋁桿的角度可以調整,調斜一點就比較不會拍到腳架的底座了⋯⋯
但是,雖然,直立的那根鋁桿可以調成斜的,但喬來喬去還是多少會拍到腳架自己的腳啊!!!
Zoom-in 以後忽然覺得好像這個腳架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拍個首飾應該不錯吧⋯⋯但我又沒在賣首飾之類的小物我要它幹嘛!
試拍一下書,這本是《爸爸總是有辦法》,合起來的尺寸是 21.5 x 26.4cm,所以用 iPhone 6s 這種沒廣角的手機,實際上大概可以拍到 45 x 30cm 左右的視野吧。
如果不想拍到腳架的底座,就要再次 zoom-in,會切到邊。
我想過把底座再打開一點,但是底座角度開太開,就失去支撐力了。(馬步還是要站穩!)
手機夾上去的樣子。
手機底座橫直都有螺絲孔,可以旋轉手機角度。
手機夾⋯⋯嗯對不到焦我放棄了,我想表達的是它要用點力才能打得開。
手機夾的底部貼了泡棉,感覺這組腳架用個一年兩年應該就會因為泡棉劣化開始掉屑屑?但才五百塊台幣的腳架,我好像要求太多了,是我不好對不起。(順便請問台北要買腳架要去哪裡看實品啊?上次在三創亂逛沒有看到)
和手機夾(雲台)銜接的是這一處關節,可以調整角度,不過調整角度還是有其限制啦,要搭配腳架本體的角度才能達成俯拍效果。
實際上錄影⋯⋯我還沒錄過。不過試拍起來覺得好像跟想像中不一樣,本來有點想拿來錄縮時寫手帳之類的,但因為它能拍到的視野並不大,不知道手機搭上廣角鏡頭夾之後,會不會好一些?
覺得可能還是需要高大一點的腳架。之前上網研究時有看到有些攝影人說用燈架,但是燈架要怎麼買、到哪買,我覺得更讓我頭痛了哩。
每一行的水都好深喔⋯⋯
追蹤小草的 facebook,看更多生活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