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社會局舉辦一系列的親職教育講座,幫助新手爸媽能更瞭解自己的小孩,從各種面向觀察孩子。這次參加的是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的趙孟婕老師主講的:《我的孩子老是講不聽?教養孩子有技巧》。課程內容包括:
- 孩子不聽從父母、反叛行為的背後原因
- 養成孩子良好常規、社會規範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技巧
演講的前半段趙老師先從學術與醫學的角度討論寶寶的各種狀況,後半段則提供一些實例。文章首圖就是趙老師拿出她自備的教具,這本長頸鹿造型的布質繪本,每一頁都是一種衣物的穿衣練習:練習如何黏妥魔鬼粘、練習如何解開圓形大鈕扣與牛角扣、練習如何上拉鍊⋯⋯不過我只知道這是韓國品牌的產品,上網查了一下,找不到對應的產品。
寶寶的學習障礙有多種表現的模式與因應對策,如果寶寶短期記憶不佳,就要調整孩子的學習目標。
大腦額葉外側前額皮質主掌情緒控制,如果受損,會造成寶寶有固著性、情緒調整困難。
有的寶寶太敏感,無法刪除他不需要的刺激,例如:播放睡眠音樂,反而讓他覺得很吵、成為過量的訊息,要安靜才能讓他入睡。
在進食訓練當中,訓練寶寶掌控食物的抓握能力,有住於建立他的信心。
18~30 個月大的寶寶,是語言能力開始發展的階段,此時的他們可能會因為語言發展不順利,而覺得力不從心(想要表達的內容遠超過於自己能說出的語言),引發情緒調整上的困難。此時大人要有耐性聆聽、誘導他說出來。
我們常聽別人說兒童有九大氣質,這邊指的氣質不是我們一般想像的斯文優雅,而是寶寶有各式各樣的個性與脾氣,要順著他們的脾氣來因應他們遇到的困難。
現場播放了心路基金會幼兒發展影片:
在這個影片中,以進入遊戲區前需要脫鞋脫襪為例,寶寶一開始很抗拒自己脫鞋,但是大人會適當的介入協助,大部分時候有耐性地等待她。心情是放鬆的,態度是堅持的。大人幫小孩脫鞋襪只要三秒鐘,在這個影片裡,寶寶用了三分多鐘才脫好鞋,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大人要挑有空閒的時間來訓練小孩。
像是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因為有趕著出門打卡的時間壓力,這時訓練小孩收拾玩具,可能就會以親子衝突為結束。
幫寶寶挑選幼兒園時,要挑選 1:8 以內的師生比,才能確保寶寶得到足夠的照顧。
演講中介紹了吳沁婕的《我的過動人生》,作者在 20 歲才知道自己是過動症患者,由於多數的過動症患者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導致隔天的情緒與狀況更不好,現在的她,在重要工作的前一晚還是會吃「利他能」來降低睡眠障礙。
早期療育的精神旨在及早發現寶寶的狀況,予以介入,並慢慢地陪著孩子們,讓他們能從他人控制逐步轉為自我控制。
這場演講非常溫馨的地方是,現場參與的媽媽們也會提供自身經驗,像是有一個媽媽在 Q&A 時提到自己的小孩兩歲了,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另一位媽媽就很敏感的猜到可能是母乳寶寶離乳時抽離得太快而導致。
在此非常推薦大家多元參考各式各樣的資訊來源,除了醫護人員的專業建議,媽媽社團有時也能就個人經驗介紹她們所熟知的資源,讓我們能更快找到我們所需的專業人士。
相關連結
- 阿鎧老師的同名文章:《孩子不聽話,教養有技巧》
- 新北市社會局,親職教育服務場次一覽表
不過上面那個連結我打不開,我另外找到一個公布在石門區公所的 4~7 月活動場次宣導摺頁
--
2014/09/10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推薦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