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麋鹿,最近這兩年,社會運動突然變得熱門了:白衫軍、太陽花、反課綱⋯⋯抗議的族群年齡層下降,我想起好多年前,我曾經聽著熱血澎湃的學長提起他在校園裡進行過的小革命,還有,近幾年,我也曾經在採訪時發現,我那溫柔、優雅的受訪者,她也曾走上街頭。
把拔和我都是內心熱血奔騰,但還是乖乖站在框架之內的人。我們身邊的親友多半對這些事冷靜甚至無感,「日子過得去就好了,何必想這麼多?」
當新聞說起那個年輕的男孩決定以他的生命來反課綱,我看到新聞覺得非常悲傷,聽到身邊的人的討論也覺得很遺憾。
「課綱訂得很差又如何,喜歡求知求真就自己去找課外書來看啊。」
「這些人是想亂到什麼時候。」
我們一邊說,希望孩子更能獨立思考,希望社會能夠更多元,但我們卻一邊制止討論的聲浪出現,固守特定的立場。
有人說,我這一輩的人,在網路上只聊旅遊 3C 美食彩妝,但我們根本不是只喜歡在社群網站上聊聊小確幸,而是當我們聊到這些深刻的東西,每個人立場各異,還要費心辯論,好累,乾脆就放在心裡就好了。
每當這些事如此貼近我,我總會想,以後我們會是怎樣的母女呢?
我內心裡有這麼多企圖激辯的騷動,而妳日後若成長為口若懸河、辯才無礙的伶俐少女,當我們兩人意見不同,我該如何面對妳呢?
很久以前,公司裡的長輩與我閒聊時,他提到未來我若有孩子,要主動教她們,以他而言,他在必要時刻會嚴格要求他的女兒們必須聽他的。
「看不出來你平常在辦公室這麼溫和,在家這麼威權。」我笑著調侃他,「可是,那如果你女兒是同志呢?你會以宗教或心理治療的力量來『框正』她嗎?」
「這不一樣,她喜歡什麼人,外國人也好,甚至是同志,那我也就接受啊!那是她的選擇!」長輩這麼回應我。
當時未婚的我覺得長輩接受孩子的各種可能,多麼理所當然,現在才知道,以長輩那無法接受被侵犯的個性,要能接受與他價值觀不同的事物,有多不容易。
作為母親,我常常一不小心就捨不得妳受苦。怕妳吃飯慢了就餓了,所以總是想插手餵妳;怕妳打破杯盤,所以飯後總是想為妳收;怕妳可能跌倒,於是總是想拉住妳⋯⋯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項錯誤都是為妳累積經驗,才能制止自己涉入過多的欲望。
我想,世上有好多父母,其實並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愛上什麼人、信仰什麼政治立場⋯⋯
他們應該是害怕,當自己的孩子與世界逆向旋轉,會不停地碰撞,終至受傷吧?
林冠華,1995 年出生,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以自己的生命,希望能抵擋歷史課綱上路。
2015/07/30 是事發當日。
2015/08/01 林媽媽在 facebook 上發了這樣的文章。
我的噗浪和 twitter 長期以來都有各式各樣反課綱的討論。我的生活裡,那些實體的互動,卻都是希望這些反對者不要出聲的。
每件事我的立場不一定都是激進派的那一端。但每一次我都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們母女想法不同,會是如何?
親愛的小麋鹿,我也曾經有過好幾度感受人生艱困的時刻。我能明白,事情卡住無法推進的時候,會多麼令人難過、憤怒、挫折⋯⋯
我希望我是能夠柔軟地接住妳這些情緒的媽媽,作為能疏濬妳情緒的水利工程專家。
若有一日,當妳逆時針旋轉,我希望我不會直接插手扳轉,企圖要妳走回順時針的方向。
希望妳明白妳自己的價值觀,讓妳始終是善良純淨的孩子。順時針或逆時針,只要運轉得好,也沒什麼正確不正確。
我也希望我能保持在懷孕時看待新生命的純粹:希望妳健康、平安、快樂,不傷害他人,也不被傷害,能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發展。我看著妳,但不拉住妳。
希望妳長大的時候,在我們立場不同時,妳已經會上網了,會找出這篇文章了,提醒我冷靜下來,看待妳我的思考與選擇為何有所不同。
我在 twitter 上看到 Dolly Wang 的推,說到母親之於孩子的冷暴力。
母親是個不太打小孩的人,他的方式是冷漠加無視。不準備你的餐、不跟你說話、不看你一眼、不答你一句話。冷暴力。 因為知道被這樣對待的痛苦,現在我再怎麼生氣都會擠出幾個字:給我點時間,我需要靜一靜。 對大人小孩都會這樣。不要讓我們之間陷入僵局,也讓對方安心:給點時間,我們會好起來的。
— Dolly Wang|王多利 (@dolly5070) 2015 8月 1日
親愛的小麋鹿,我在成長過程裡紮實體驗到不被溫柔對待有多麼難受。我希望我能儘可能平靜的對待妳。可能不會永遠都是開心的,但是至少是漸進的切換於各種狀態,不要無緣無由的變成另一個樣子。
我這兩天還讀到另一篇文章呢,是黃之盈諮商師寫的,《當妳被挑釁時,聽下去,真心話會浮上來》。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妳慢慢說,我好想聽。
也許妳說了我沒辦法馬上懂。但請留下來,我們多聊幾次,好嗎?
--
2015/08/04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首頁推薦 :)
2015/08/15 感謝親子天下嚴選 facebook 發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