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有一次和 SY 討論到未來對小孩的求學之路的看法時,SY 覺得我想得不夠遠,他舉了一些名人與親友的例子給我聽,「有的人很早就會開始設想小孩未來要走的路,在那之前就開始安排。」

「可是一來是我沒有跟他們一樣多的資源,二來是,小孩最後也不一定會想去我安排的地方啊?」我抗議。

SY 回我:「也沒有一定要小孩變成什麼樣子。可是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才想要去達成某個目標,可能已經來不及準備了。」

最近我看了梁旅珠的《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的教養哲學是:「從小做起、由緊到鬆、想在前面」。其中的「想在前面」,就讓我想到彼時的對話——做父母的應該想到多前面呢?想多了就焦慮了,但不豫則廢,完全不準備,之後遇到各種狀況是否會措手不及呢?

 

梁旅珠是明曜董娘,以前是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的主持人。我記得我看過「世界真奇妙」,卻完全想不起她是誰,後來想想依我的年紀,應該認識到李秀媛和謝佳勳就是極限了。XD

我首次認識梁旅珠,是因為《痞子英雄》的編劇陳慧如(凱莉)在梁旅珠出版第一本教養書 《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時寫了一篇長長的推薦文。那時我好喜歡凱莉啊,剛結婚還未有生育計劃的我,就這麼愛屋及烏的跟著讀了這本書。那時對她的耐心驚人覺得非常折服,她是個小孩月齡才六、七個月大,就開始會訓練孩子自己吃飯進食的媽媽。所有的教養原則,都是培養孩子能獨立地照顧自己、學習、規劃為原則。

有很多人批評這本教養書是階級複製,我倒覺得裡頭還是有許多中產階級家庭可以借鏡之處,她在書中並沒有提到太多金錢才能堆砌出的內容。從她的教養經驗裡,最需要的資源反而是家長的耐性與時間。雖然她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但她也並沒有忽視送孩子出國可能帶來的各種掙扎,而是持平的提出來,希望讀者能多加考慮:

「我相信你的父母不讓你出國,必然有他們的理由。你已經夠大了,要開始學著也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
未成年的孩子出國讀書,費用非常高,對多數家庭都是不小的負擔,對家庭關係的考驗也很大。此外,你只看到在美求學的好處,其實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適應、認同、安全和同儕霸凌等問題。」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p.287(註:此段落中,提問的學生已高二)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一書中,以家長提問為作每一篇章的開頭,將親子之間常會遇到的問題,依可能的發生時間點大致分成學齡前、小學、國高中、大學與成人,每個問題都有梁旅珠簡潔明快的回答。

內頁編排@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我懷孕時就草草翻過裡頭學齡前的章節,當時對梁旅珠承認自己打小孩的「手重口輕」、「痛感教學」覺得不可思議:雖然我不信人本那套完全不能打小孩的教養方式,但是這麼理所當然的把打小孩拿出來講,也有點讓我意外。

事隔三年,重新看這本書,我非常喜歡書籍簡介裡的這段話:

「別小看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小事』或『狀況』,那是父母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導正觀念、行為的機會。但也別怕教養來不及,只要父母認真面對,思考對策,就是找回親子間美好的開始。」——《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後,更能感受到教養有多難:大人需要有自己的喘息時間,但孩子也有其親密需求;在溫言婉語無法見效、危機又即將逼近的時刻,適當的威嚇是為了保護孩子,但過量就成了孩子的心理陰影。每次讀完一本教養書,我就在心裡重新拿捏我的界限與量尺。

適當與孩子建立人際邊界,不讓孩子踰越到對自己而言「過分」的境界。每個家庭的資源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與選擇,但重點是在於要向孩子設定好原則,堅持地劃出一道不可踰越的界限。

之前看過 Mella 的文章《請做個有堅持的大人》,裡頭有提到「沒有堅持度的爸媽只會教養出沒有分寸的孩子」,在梁旅珠的書中也提到類似的概念:

「對一個三歲的小孩來說,若他持續看到您的堅持與淡定,他其實一點辦法也沒有,也不可能做出太激烈的反應,所以父母在這種時候應該要採取一些比較堅決的措施,讓小孩子知道,他必須尊重父母。」——《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p.69

我認為親子關係其實也是在幫助作為大人的父母重新檢視自己遇到的人生困境與難題,一同找出更進化進階的做法,譬如人際關係,其實很多大人自己處理得也不一定能讓自己覺得舒服自在不遺憾。坐下來與孩子一起思考怎麼面對人生裡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是一種特別的考驗。

「如果你很在乎人際關係,那就要記得『禍從口出』——今天的朋友,也可能是明天的敵人,只有熟悉、親近你的人才有機會『出賣』你,所以任何發言都務必謹慎。」——《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p.294

 

現在這個世代,親子與家庭要面對的挑戰更多元了:父母要不要雙薪工作追求各自的發展?誰該花比較多力氣操持家務?小孩要唸公立還是私立學校?要不要多元地接觸才藝,還是不管喜不喜歡,都先培養定期練習特定藝術或運動的習慣,來發展額外的能力?像是《公開:阿格西自傳》中,阿格西提到他並非真心喜愛網球才踏上如今的成功之路,如果時間重來,該為了培育未來的球王繼續策動他去練球、還是順著他的意思讓他發展?小提琴家陳美棄音樂就滑雪,但她也對媒體表示她的成功來自於虎媽:「我一直生活在充滿高壓的溫室中,不過我的成功的確受益於它。再有天份的孩子,如果不鼓勵或者督促的話,我認為是無法開花結果的。」

有太多事未知結局之前,沒有理所當然。就是多看看別人的各種視角,多想想怎麼做比較適合自己。人生有限,無法看盡所有選擇,那就是從別人的經驗得到自己的養份。

 

推薦給想一探親子家庭會在成長之路遇到哪些狀況的你!

 

書籍資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草 的頭像
    小草

    熱血青年很向上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