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的10堂黃金教戰課@幼兒大腦發展:如何掌握學習關鍵期 By清大幼教周育如老師

去年參加鄧惠文醫師在親子天下開的親職課程,無論是談夫妻關係的《當個人變成雙人》或是《當雙人變成三方》,都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一年來也頗有實踐(雖然進展超緩慢XD)。今年,換成有機會參加周育如老師談兒童發展的課程,想到之前在親子天下陸續拜讀了一些周育如老師的文章,頗有共鳴,於是就報名了!第一場主題是「幼兒大腦發展:如何掌握學習關鍵期?」,談兒童的認知發展,從科學層面來觀看大腦科學,再提供實務上的技巧。

以下跟大家分享這場的活動筆記囉!

 

 

 

因為這是第一堂課,周老師先自我介紹,讓大家瞭解她近期在清大幼教系的研究方向——早期她的研究領域是 0~3 歲兒童發展,當時會到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實際找幼兒進行測試,把小朋友帶到空教室,請小朋友操作玩具教具,來觀察互動;近年則改成邀請受訪者到學校的研究室,進行認知科學研究,實驗中會運用遊戲、玩具,來觀察孩子的反應、分析父母的語料等等,實驗室也會用腦波等科學儀器,觀察人在哪些條件下會有反應。

在周老師的研究中,觀察了嬰幼兒早期成長階段,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內容、品質、引導孩子的方式,會如何影響孩子?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大腦發育時期,和孩子之間有好的互動,會幫助孩子的腦部發展,但怎樣的互動叫做好的互動?今天的演講會談到如何與孩子互動的幾個方向。

周育如老師提到,近年大家都知道陪伴孩子閱讀玩耍,可以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刺激。但有的家長因為自身條件,要做親子共讀並不容易,不是每個家長都有時間、有能力能夠陪伴孩子共讀。但隨時隨地能一起玩的遊戲,比起親子共讀容易得多了,每個家長都能掌握各種遊戲的大方向,利用生活物件來陪伴孩子玩耍。

這一堂以科學的角度說明大腦發展,接著以實際的玩具教具、遊戲方式,說明家長可以怎麼陪伴孩子發展。

 

【從科學角度看幼兒大腦發展】

周育如老師談到,實驗室裡以科學儀器做腦部研究有幾個方式,舉例來說,其中一個是腦波檢測,通常會請孩子玩實驗中設計的遊戲,剔除特定的條件後,觀測哪些遊戲中的哪些環節會讓大腦有反應;另一種就是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比較腦部的哪個區域差異,會讓人有不同;更早期還有一種做法是在人離世之後,解剖大腦,來對照他生前的情況,推測大腦特定部位有缺損可能是造成人的反應不同的原因。 

大腦每個區塊分掌不同的功能(可參考許世賓醫師的《感覺統合》此文中的大腦圖片),如果感官功能正常、但大腦對應的區塊有缺損,行為就會不如預期的好。以習字時期的孩子而言,人若是視覺感官正常、但大腦的視覺反應區域處理異常,就可能會造成寫字顛倒、偏旁比例不對、寫字超出格線⋯⋯等等。孩子若開始會認字,閱讀時會有符號辨識的困難,或是閱讀跳漏字。這些行為,經過練習仍無法改善,孩子可能就不是故意不做好,而是真的沒辦法做好,就需要考慮檢查是否是腦部狀況造成他有此行為。

再舉個例子:一兩歲的小孩,講話口齒不清感覺很可愛;五六歲仍含糊不清,可能就是因為構音異常、聽覺受損、大腦語言區缺損等狀況,以至於孩子無法發出正確的聲音。

這樣的狀況中,孩子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處罰。但過去我們在教育與教學中,缺乏對大腦與行為之間關聯的了解,沒有想過孩子真的有實際上的困難,往往會相信努力就能改善,而不斷地要求孩子重寫、重做,最後使得親師生都感到非常挫折。

有了對大腦的理解後,當孩子有行為問題時,不要急著責備孩子愚笨、不乖、很難教⋯⋯,可以先試著讓他重新操作、多加練習,若經過反複練習仍無法改善,可觀察是否是有腦部或其他生理上的狀況待處理?知道大腦運作的概念,就不至於錯待孩子。

像是有的小孩單獨來看沒有問題,但進入團體後(例如上幼兒園、進入學齡後),孩子在社交上的狀況卻慢慢浮現:講話都無法注視他人、不能專心。這樣的小孩,可能需要的是額葉的刺激。有的孩子有過動的狀況,做足夠的感統治療,需要時適度服藥,讓孩子的中樞神經得到刺激、分泌足量的多巴胺,就能讓他慢慢正常下來。

此外住在都市裡的孩子,普遍活動量不足。但兒童每天需要大量的活動,來維持身體和荷爾蒙分泌的平衡。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要讓他的大腦發育正常,不只是要塞知識給他,需要的是全面性的刺激。「玩」,就是最好的方式。

 

【0~6 歲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

一個孩子剛出生時,大腦裡約有兩千億個腦神經元,但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尚未建立。神經元連結的豐富程度,是由大人們給孩子的刺激而異,好的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發展得越好。到六歲左右,孩子的大腦建構會發展大致完成,所以孩子的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也因為孩子在 6 歲左右大腦發展就已經底定了大約八成,若是孩子在幼兒時期未能把握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與他互動,在進入學齡後,開始就會有專注度、學習能力、人際關係等種種問題,這時才來關心孩子,就只能收拾後果,比方說每天盯著孩子寫功課,大人一個不留意,孩子的表現就又掉了下來⋯⋯非常累人。

在 0~6 歲把握孩子的大腦發育黃金期,未來就能早點悠哉的面對孩子。(周老師的說法是用台語說:「現在顧好,你以後就能提早蹺腳。」XD)

 

【營養對大腦的幫助】

單單從一個腦神經元來看,一個大腦細胞會有多個突觸(神經纖維),突觸的連結是很多的放電反應,如果腦部放電傳遞不佳,就會有注意力不足等反應出現。神經元的髓鞘裡有脂狀物和荷爾蒙,是用來作為腦神經元裡的絕緣體,如果作為絕緣體的髓鞘發展不好,就會發生前述放電傳遞有異常的狀況。為了讓髓鞘發展得好,孩子的營養攝取就很重要。

孩子的營養吸收得好、多吃食物少吃食品、拒絕高糖份與色素等添加物,可以讓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得更好,孩子的發展也隨之更好、情緒更穩定。孩子儘量吃原味、少添加的食物,對他是最好的。大一點的孩子,添加物對他的傷害就比較沒那麼明顯。

過去伯明罕有個學業補救計畫,實驗者會給在每天一早讓受測的孩子吃六顆高單位魚油,三個月後追蹤孩子的反應。研究發現孩子的情緒穩定度改善、學習能力增強。經研究結果推測,可能是該地區的孩子營養不良,所以使得 DHA 攝取不足,透過高單位魚油的補充,可以改善孩子的發展。

但也不要因為這個研究結果就特別買魚油製劑來吃,要記得「新鮮的食物永遠是最好的」,做成一顆顆的魚油營養品,會有重金屬與維他命 E 過量的問題,如果買的是兒童魚油,還有可能有糖、色素等添加物,反而對孩子不好。要補充 DHA,只要吃便宜的鯖魚、鮭魚、沙丁魚就可以了,不用吃特殊的稀有魚類。

 

【大腦好好發展的基本原則:吃營養、做運動】

讓孩子大腦發展的原則非常簡單,就是「吃營養」、「做運動」,

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神經元連結在出生到 6 歲之間會快速的發展,反而到了 14 歲卻減少。到了性生理發育的青春期,性荷爾蒙增加,大腦的神經元連結會相對減少,會把不常用、不好用的連結快速刪除。這時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比國小時期的孩童更不穩定,脾氣不容易掌控、專注程度降低等等。(延伸閱讀: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問題,可參考周育如老師受訪文章《從青春期到結婚,有人教他如何面對「性」嗎?》

促成大腦有良好發育的六個條件:

  • 遺傳
  • 運動
  • 有效學習
  • 飲食
  • 多感官探索
  • 關愛

這六個條件中,遺傳決定了孩子的絕大部分,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其實和父母大有關係,所以周育如老師笑言結婚前要慎選對象XD,不過如果已經生小孩了,也不用換伴侶XD,還有其他維度可以努力——

首先先講到「做運動」的重要。根據研究顯示,做完有氧運動的半小時後,腦內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會大幅飆升,所以體育課其實適合擺在上午。孩子每天至少要有 30 分鐘會微微流汗的運動,才足以幫助多巴胺分泌。運動對女孩又更重要,女孩月經來潮的早晚會影響她身體的發育,一般而言女孩在月經來潮後身體再發展的機率就低了,足量的運動可以降低女孩性早熟的機率,讓孩子的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好好發展。

至於「吃營養」,不用刻意買藥品、營養補充品給孩子。深色蔬果、高品質蛋白質、少量堅果與富含 DHA 的魚類,就是最好的健腦食物。也因為兒童成長期需要高品質蛋白質,成長中的孩子不建議吃素。周育如老師表示,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孩子的營養攝取,當營養不足,再怎麼砸大錢去參加大腦潛能開發課程補救,效果都不會太好。

談到「有效學習」,學齡前孩童最重要的學習工作就是玩耍。盡情大量的玩,而不是填鴨的知識學習。但玩的內容與品質也重要。

「關愛」這一點,之後講情緒的課程時,會細談到關愛對孩子的重要。比方說,受虐兒因為高度的壓力與恐懼,孩子腦內的可體松濃度會過高(註:可體松過高會造成肥胖、免疫下降、荷爾蒙分泌異常等種種問題)。早期正向情感的建立很重要:與嬰兒有視線 30 公分之內的近距離接觸、多按摩多撫觸,多與孩子有愉快的互動、夫妻感情維持好⋯⋯都對孩子大有幫助。很多父母對孩子非常關心,但是父母本身感情不好、甚至家中高壓高度爭吵,也會造成孩子的腦部產生損傷。(延伸閱讀:周育如老師的文章《最好的親子教養是善待太太》


【幼兒需要玩什麼遊戲?】

周育如老師把遊戲方式約略分成幾個類型:

  • 1. 身體動作遊戲:例如到公園或親子館玩耍
  • 2. 感官功能遊戲:例如玩沙玩水
  • 3. 建構遊戲:例如拼圖
  • 4. 社會戲劇遊戲:例如扮家家酒
  • 5. 規則遊戲:例如撲克牌、大富翁

幼兒需要玩什麼?@幼兒大腦發展:如何掌握學習關鍵期 By清大幼教周育如老師

由於周育如老師的工作內容包括督導托嬰中心與幼兒園,曾經在督導托嬰中心時,發現有的托嬰中心為了避免孩子感染、要增加場域的清潔感,整個托嬰中心裡環顧四周都是一片純白,也因為怕孩子在外頭弄髒、感染,所以整天都待在室內環境。但適合孩子的環境,應該要色彩豐富、有室內室外課程,讓孩子翻滾跑跳盡情玩耍,弄得髒兮兮的也沒關係。

孩子在扮演遊戲中會學習到許多複雜的能力,例如:可以想像積木就是蘋果,作出進食的樣子,這是孩子的符號功能;各種角色的定義與分配協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沒有任何劇本但孩子能自然互動,是即席創作能力;遊戲內(例如玩扮家家酒時要求對方去打掃)與遊戲外(例如暫停遊戲、要求重新設定遊戲規則)的協商,都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基礎。

很多父母基於自己的興趣與喜好,會偏愛特定類型的玩具,但建議各種類型的玩具都提供給孩子。像工程師父母往往特別愛買建構類的玩具給孩子、不愛給孩子買扮家家酒,覺得建構類玩具才有知識含量、玩扮家家酒太幼稚了,但事實上應該要各類玩具都提供給孩子,不要偏廢。在購買玩具時,不要盲目購買,應檢視家中現有的玩具類型來做補充。

孩子玩都是一陣子一陣子,喜新厭舊,玩具最好功能要有延展性,一種玩具兼具多種功能,能夠混搭玩耍,這樣效果最好。

 

【身體動作遊戲】

周老師半開玩笑說「寫功課常在罵人的媽媽,可以買一個家用的跳跳床」,她的孩子小時候寫功課拖拖拉拉、動來動去,自從買了家用的跳床讓孩子跳個一百下再去寫功課,變得動作又快又專心。如同前面談到做完有氧運動的半小時後,腦內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會大幅飆升,讓孩子先運動、再做事,反而能更專心。

從孩子玩大型遊具的姿態,可以看出孩子的動作協調度。例如玩平衡木,一開始孩子會側著走,走熟了可以亦步亦趨地走,等到對自己的身體更有把握了,就能直線正常步行地邁進。每個動作姿態因為孩子的發展不一,沒有固定的月齡應該發展成什麼樣子,不過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狀況,理應在大量的運動之後會有漸趨穩定成熟的肢體發展,若已陪伴孩子反複練習多時,卻仍未有進步,可能要考慮是否進行早療評估。

小肌肉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夾豆子來訓練手部力氣,有些孩子寫字手無法準確施力,可以透過這種遊戲來加強。

周老師建議玩具買低科技的比較好,像是玩開車遊戲,能自己手腳並用地讓無動力的車前進,會比只要手按就能前進的電動小車還要來得好。前者能夠讓孩子發揮想像力、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力量前進,後者只能讓孩子學會手指按下按鈕就有反應。

如果家中沒有身體動作相關遊具,在床上的翻滾也很好。要能準確的前滾翻、後滾翻到自己想前往的方向,也是需要練習的呢!

 

【感官功能遊戲】

很容易受不了衣服的標籤,衣服材質只能穿純棉、稍微刺一點就受不了⋯⋯通常是感統發展不夠。(後來有提到,有這種狀況的人,可以藉由游泳來減敏)

玩沙對孩子的感官有良好的刺激,不過玩沙怕孩子吃下去、玩麵粉會怕孩子弄到眼睛,這時可以拿麥片給孩子玩,不怕孩子吃到、又好清理,玩完就拿去煮掉就好,非常好收拾。再大一點不怕孩子把豆類塞進嘴裡鼻孔裡,就可以拿綠豆紅豆給他們玩。

任何的複雜遊戲都是基礎能力打好底才能操作,譬如孩子一開始會把拼接片拿來當扮家家酒的食材來玩,等能力發展更好就會自己拿起來拼接。

 

【社會戲劇遊戲與規則遊戲】

社會戲劇遊戲最典型的就是扮家家酒,但不用買市面上幾千元的廚房遊戲組,只要把家裡的鍋碗瓢盆拿出來放在紙箱或椅子上,孩子會自己想像出一整套系統廚房。若要加入角色,可以買個幾隻動物、娃娃,若有積木也可以搭配使用,小孩就會發展自己的情境,例如對戰遊戲、課堂教室等等。

規則遊戲是像桌遊、撲克牌等遊戲,太小的孩子無法理解規則,較大的孩子較適用。

 

【自製玩具】

不一定要買玩具,像是樂高有堆積的概念,但紙箱、紙盒也能提供一樣的遊戲樂趣,可以堆起來玩。自製玩具可以從手邊容易收集到的元素來製作,像是用曬衣夾與伸縮桿就能做成足球台,利用家中現有的鞋盒就能做出,不需要花大錢到外面買。

周育如老師非常推薦自製玩具,「用買東西得到的紙箱做一做,小孩把玩具玩壞、玩膩了,就把紙箱拿去回收就好,不用花錢!」若苦於不知道如何製作,可參考玩具製作網站 KROKOTAK.com,裡頭收集了很多玩具製作教學。現場大家一起看了用紙手帕、毛線、棉花棒做紙娃娃的影片,製作過程大家驚呼連連:步驟不難,材料也取得容易、家裡也很容易找得到替代品,低成本就能做出許多紙娃娃,可以讓孩子練習社會戲劇遊戲!

 

【結語:玩好玩透,均衡發展】

讓遊戲涵蓋各領域發展,不要因為自己的偏好而讓孩子只擁有特定的資源。遊戲時可以朝以下幾個面項的發展,均衡地搭配:

  • * 身體動作
  • * 認知思考
  • * 語言溝通
  • * 情緒調節
  • * 人際互動

這次周育如老師帶來了市售的火鍋遊戲,火鍋放上小瓦斯爐會旋轉,裡頭有各種火鍋料,可以比賽誰夾得多,還可以設定更複雜的條件增加遊戲樂趣,例如指定孩子每樣火鍋料要各夾一個。周老師提到,有次實驗室以這套玩具執行實驗時,有一組的孩子發現對手快要達標了,乾脆就把對方還沒夾到的火鍋料通通夾走,讓對方無法得勝,這是孩子運用了策略能力的成果。玩具能帶給孩子的發展面向是多元的,玩夾取物品的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精細動作(夾東西的手部力量)、手眼協調(看著想夾的東西並準確地夾到),當遊戲有競爭性、有輸贏,就能調節情緒、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若自己玩得很好,可以不用理他,讓他自己發展,不必過於限制他的玩法,例如拼接片被小孩拿去當扮家家酒的炒菜食材,大人不用告訴小孩「這個不能這樣玩啦」;如果孩子卡關,就適時的提點孩子,甚至可以不用直接告訴小孩,而是大人在旁邊自己玩自己的,小孩有時瞄到了就會經由觀察而學會怎麼正確地依規則玩。

有的父母太想要孩子得到學習機會,孩子還在嘗試階段就介入,會破壞孩子探索的機會。大人需要留給孩子嘗試、領悟、頓悟的過程。

遊戲混搭會更好玩,例如把積木和扮家家酒混在一起玩。有的父母過於重視規則與收納,每種玩具都分成一箱一箱、一次只能選一箱玩,就失去了混搭的樂趣。建議可以讓孩子有適度的混亂,不一定要那麼整潔。

多感官探索,玩出優秀大腦!@幼兒大腦發展:如何掌握學習關鍵期 By清大幼教周育如老師

 

【周老師與聽眾的 Q&A 時間】

Q: 幾歲的孩子可以玩遊戲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例如說讓他參與攀岩之類活動?
A: 孩子在最初階就能發展自己的「本體覺」(延伸閱讀:張旭鎧職能治療師的文章《動作慢半拍,本體覺遊戲可改善》,知道自己怎麼動作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在嬰兒的其中一隻腳掛上鈴噹,當他抬腳就知道自己能發出聲音,他慢慢就學會認識自己兩腳的不同;在身上掛飾品,孩子抓取幾次就能掌握怎樣的施力距離能讓自己成功抓取。
孩子在開始會翻身爬行時就能慢慢得到自己的本體覺,大部分的孩子只要足量的玩就能發展出來,除非有感統障礙。一般情況下,感覺統合不需要特別訓練,人的感覺本來就是統合的,只要有基本的運動、有爬有走,隨著成長就會自然有。
很怕膚覺刺激的人,最好去游泳,慢慢的就能系統減敏。對大人也有用。

Q: 演講中期有提到 14 歲神經元連結的減少,是 14 歲整時發生嗎?會提前或延後嗎?
A: 每個人的青春期沒有絕對年齡,可能提早也可能延後。

Q: 爸爸媽媽選購玩具時都覺得很好玩,但孩子不一定買帳,請問怎麼引導他比較好?雖有兩個孩子,但是孩子很快就覺得玩具不好玩了。
A: 遊戲有個重點是「自發性的愉悅」,不要讓孩子有被監看的感覺;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玩遊戲,例如堆疊的玩具,孩子想要敲打,就由他去。成人過度的介入會破壞遊戲的樂趣。如果孩子覺得玩具很難玩,可以平行示範(大人在旁邊自己玩),讓孩子看了覺得有興趣就會自己拿來玩。就像親子共讀,如果大人推動得太過頭、硬逼小孩坐下來一起看,小孩反而會排斥共讀。

Q: 請問要怎麼引導照孩子正確地玩桌遊、而不是把裡頭的道具混合在一起?
A: 桌遊是規則遊戲,和其他玩具比較不同,如果孩子玩不來就會轉作其他用途,像是拿牌卡去玩扮家家酒的炒菜遊戲,未來要重新分類收納也有困難。相對於其他玩具,桌遊比較不能混搭玩耍,建議孩子大一點再玩桌遊。

 

【個人心得:先懂大腦再懂教】

常有一句說法是「先懂孩子再懂教」,拆解成細部的教學、對映到這一堂課,就是「先懂大腦再懂教」。這場裡提到的許多概念,都讓我想到《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這本書。譬如說周育如老師提到魚油之於讓人變聰明的效果,其實不如均衡飲食、佐以補充新鮮魚類的 DHA;在《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裡的案例則是:與其吃銀杏增進記憶力,不如好好睡一覺。

「銀杏並不能曾進任何健康人的認知能力──不能幫助記憶、不能幫助視覺─空間的建構,不能幫助語言或心智運動的速度,也無助於執行功能。『那對老人怎麼樣?』我學生問。也不能,它不能防止也不能減緩阿滋海默症或失智症,甚至不能影響正常的跟年齡有關的認知能力下降。其他的植物藥草,如金絲桃也是一樣無效。我學生垂頭喪氣的走了,『最好的方式是好好睡一覺!』我在他後面叫道。」——《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p.64~65

話說周育如老師在演講中提到以魚油補充作為學業補救手段的故事,看起來有點像這篇報導:《英國研究:服三月見奇效 魚油令小孩聰明》,不過報導中並沒有提到該地區的受測者普遍營養不良的狀況,這也讓我覺得,為人父母常常聽業者說特定的產品有奇效,實際上還是要參考使用有效果的人的環境背景,否則還滿容易買到只有安慰作用的產品啊。

讓我覺得很有觸動的是周育如老師提到「孩子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處罰」,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調皮搗蛋、過動失控,其實是因為某些生理上的原因,例如運動得不夠、大腦分泌的多巴胺不足,影響了後續的表現。知道大腦運作的概念,就不至於錯待孩子;理解孩子大腦的機制,大人們就能更寬宏地看待孩子的脫序行為。

周育如老師這系列課程還有兩堂,下次是關心孩子語言發展的「大腦與閱讀:如何從小培養樂讀兒」,第三堂是談及情緒發展的「大腦與情緒:高 EQ 與情感教育」。推薦給與孩子互動老覺得沒梗、想要補充育兒能量的你!

 

相關連結

 

--
2017/04/18 謝謝親子天下嚴選分享

 

 

追蹤小草的 facebook,看更多生活資訊! ↘ 

arrow
arrow

    小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